那份不與世同污的純白心靈,放縱于名川大山,且行且歌
二分白,是那份灑脫,是那份自在,是那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
梨蕊三分白
生于富貴家,不做富貴花容若泛舟于西湖之下,興至而歌被譽為“滿洲第一才子”的他并不鐘情名利,卻讓清朝的詩詞在他筆下興盛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在那權力紛爭、人人都為自己爭名奪利而不擇手段的時代,他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潔白地綻放不為自己的出身而驕傲,不為自己的才情而自滿,笑說古今之事
堅持自己的道義,濯清漣而不妖,交天下志同道合之士,不因自己是滿族而貶低被稱為“南蠻子”的漢人,依舊與諸君同樂,談古今之詞
三分白,是那份自我堅持,是那顆不因外物而變色的眼,是那顆不為名利而迷失的心 借得梨蕊三分白,讓自己傲然于世,不悔此生
[簡評]
這篇文章的特色和亮點便是它的
文學性,集中地體現在立意和語言的表達上文章題目巧妙化用紅樓夢里林黛玉的“偷來梨蕊三分白”,既切合下文三個層次的行文,又讓人感覺超凡脫俗,實屬難得語言充滿濃郁的古典味,巧妙化用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一種音律美
素材解讀
閑適陶淵明
陶淵明大約生于東晉哀帝興寧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陶淵明少年時受家統和儒經的影響,懷有兼濟天下大濟蒼生的壯志但是,由于門閥制度的存在庶族寒門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位的壟斷,在這樣的情況下,陶淵明的理想是難以化為現實的,他理想的夢幻注定會破滅
陶淵明直到二十九歲的“高齡’’才出仕為官,但終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過是祭酒、參軍、縣丞一類的芝麻小官,不僅壯志無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茍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委蛇
到他三十九歲時,多年來的經歷使他的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他開始轉向躬耕自給自足,追求心靈的寧靜與澹泊此后,他又為彭澤縣令,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上任八十余日就解印掛職而歸從此,他結束了他仕途的努力和曾經的彷徨,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歸隱田園之路
灑脫李白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峙仙”
李白覺得憑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于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卑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