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今天地震最新消息,衡陽市歷史上地震統計及地震帶分布圖
地震安全小知識是每個人都需要了解和學習的,當地震來臨時學會一些自救辦法或許能免于一些傷害。本文小編帶你一起了解關于衡陽市地震的相關信息,其中包括衡陽市地理位置、衡陽市歷史上的地震、衡陽市地震帶分布圖以及衡陽市地震安全預防小知識,希望本地對你有幫助。
一、衡陽市地理位置和簡介
衡陽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衡山之南。地處東經110°32′16″~113°16′32″之間,北緯26°07′05″~27°28′24″之間。東鄰株洲市攸縣,南接郴州市安仁縣、永興縣、桂陽縣,西毗永州市冷水灘區、祁陽縣以及邵陽市邵東縣,北靠婁底市雙峰縣和湘潭市湘潭縣。南北長150公里、東西寬173公里。衡陽市總面積15310平方公里。
二、衡陽市歷史上的地震
中國古代正史中的“本紀”、“五行志”及地方志中,會留下相當多自然災害的記載。
湖南,尤其是湘江流域的自然災害以水災和旱災為主。災害性地震,從西漢開始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遍查史書,記錄極少。1961年,湖南歷史考古研究所曾遍翻史籍及前人筆記制作《湖南自然災害年表》,最后也只找到三則“地震”記錄:
?公元前48年(即西漢元帝初元元年),桂陽郡地震,大水潰出。
?公元805年(即唐順宗永貞元年),沅江地震,江溢山裂,人皆露處。
?公元1522年(即明世宗嘉靖元年),長沙大水七日,風雷電大作,沿江地震,至岳麓而定,城郭多沒。
前兩則地震記載的發生地,一在湘南,一在湘北,地震后還引發了相關地質災害。
而明嘉靖元年,長沙地區所發生的“沿江地震”,有可能并不屬于現代意義上的災害性“地震”。古人關于地震和大水引發的地質性災害的界限相當模糊,甚至明代記載的這則長沙“地震”,有可能只是大水引發的堤岸崩塌。
世界有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至喜瑪拉雅地震帶,它們是地震的多發地點。有考古專家曾著文說長沙馬王堆里躺著的老太太辛追的陪葬品之所以保存完好,就因為,長沙地區不在主地震帶上,極少發生災害性大地震。
據介紹,就全國范圍而言,湖南是地震活動比較少也比較弱的一個省份,歷史上發生的地震也不多。有記載的最大的一次,是1631年8月發生在常德澧縣震級為6.8級的地震。長期以來,湖南省發生2級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六七次,3級以上大概平均每年1次,不過都沒有造成大的破壞。
資料顯示,湖南處于華南地震區內相對活躍的中強地震帶??長江中下游地震帶漢水與大婁山-雪峰山地震小區,區內活動斷裂眾多,地質條件復雜,具有發生中強地震的歷史和構造背景。此外湖南地震還具有震源淺、烈度偏高的特點,一個3級地震即有強烈震感,并可能造成破壞,4級左右的地震就有可能成災。自公元1500年以來,全省有10個市發生過破壞性地震,共計20多次,所有的市、州都發生過強有感地震。從新近長沙發現的古地震遺跡分析,我省曾發生過至少兩次強度在7級以上的地震。自1973年以來,湖南地震監測臺網共記錄到長沙行政區域內地震92次,而在歷史上長沙記載的中強度地震也有3次。
由于省內礦產資源豐富,礦山開采引起的地震時有發生,大中型水庫較多,存在誘發地震的潛在因素。在全國已有記載的30多座誘發地震的水庫中,我省有4座。1996年,省會長沙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11個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城市之一,2006年常德成為全國24個重點監視防御區之一。戴塔根認為,由于境內的斷裂構造較為發育,在一些因素的誘發下,也可能發生破壞性地震,值得加強監測。
湖南省“十一五”防震減災規劃指出,我省雖然近70多年沒有發生大地震,根據地震活動特征和地震能量積累與釋放的一般規律分析,我省中強地震的潛在危險正在逐漸增大。因此,在未來幾年,湖南將逐步完善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緊急救援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規劃要求在全省消除地震監測盲區。長株潭和洞庭湖區域的城鎮基本具備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綜合能力,其他市州政府所在城市防震減災能力也要有相應提高,部分農村民居采用地震安全適用技術,提高農居地震安全水平;實現全省范圍內破壞性地震的快速有效緊急救援,為落實國務院提出的三大戰略要求打下扎實的基礎。
到2020年,湖南省將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長沙市防震減災能力力爭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同類城市的水平,各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力爭達到國內同類城市的先進水平;消除地震應急體系不完備的地區,所有城鎮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基本達到抗震設防要求;60%的新建農村民居采取抗震設防措施。
三、衡陽市地震帶分布圖
四、地震來臨注意事項和應急小知識
1、動物異常
如果發現雞鴨,貓狗一同出現不安的情況那么這就有可能是地震來臨之時。因為許多動物的某些器官感覺特別靈敏,它能比人類提前感到地震災害的發生。主要表現為騾馬牛羊不進圈,老鼠成群往外逃;雞飛上樹豬亂拱,鴨不下水狗狂叫;冬眠蟾蛇早出洞,燕雀家鴿不回巢;兔子豎耳蹦又撞,游魚驚慌水面跳。
2、地下水異常
地震發生之前,河水,井水等地下水會大幅度下降。另外,還有水溫變化、翻花、冒泡、打旋、發渾、變色和變味等。震例資料表明,一般地下水異,F象大多集中在臨震前的幾天之內出現,尤以震前一至二天更為集中,除水位大幅度升降外,其它變化如發渾、變色、變味、冒泡、打旋等也較為激烈。但是,一個7級以上大地震之前一、二個月,甚至幾個月、一年左右,地下水就出現異常,往往還會出現幾起幾落的現象。
3、地光
地光是由于地震活動而產生的發光現象。通常地光的出現往往預示著地震馬上就要發生了。大多數地光現象幾乎與地震同時出現,但也有在震前一段時間內出現的,如唐山大地震的地光一般出現在震前六小時到大震發生的瞬間,并以臨震前十多分鐘出現的最多。地光的形狀有帶狀光、條狀閃光、片狀閃光、球狀光、火狀光、柱狀光等,五光十色,蘭、紅、白、黃、橙、綠等色樣樣俱全,此外,還可能出現少見的復合色,如銀蘭色、白紫色、綠青色等。觀察地光時,要特別注意與燈光、電弧光、城市上空的反射光、磷光、閃電、焰火等現象的區分。
4、地聲
地聲是地震之前發自地下的一種響聲。地聲一般出現在震前幾分鐘、幾小時、幾天或幾十天,震前數分鐘出現者居多,是一種臨震信號。人們聽到的地震之聲有機器轟隆聲、拖拉機聲、雷聲、炮聲、鼓聲、撕布聲、狂風呼嘯聲等。利用地聲防抗地震,關鍵一條是要將其與風聲、雨聲、雷聲及拖拉機、飛機、汽車等轟鳴聲區別開來。
福建稅務局電子稅務局登錄
時間:2024-02-23 08:0:12肇慶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
時間:2023-09-14 21:0:15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
時間:2023-09-19 21:0:03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網上
時間:2023-09-18 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