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得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
但我始終是中國儒家的門徒,遇到極盛的事,必定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格外鄭重、危懼、戒備的感覺。
從我這次給你的譯文中,我特別體會到,莫扎特的那種溫柔嫵媚,所以與浪漫派的溫柔嫵媚不同,就是在于他象天使一樣的純潔,毫無世俗的感傷或是靡靡的。神明的溫柔,當然與凡人的不同,就是達·芬奇與拉斐爾的圣母,那種嫵媚的笑容決非塵世間所有的。能夠把握到什么叫做脫盡人間煙火的溫馨甘美,什么叫做天真無邪的愛嬌,沒有一點兒拽心,沒有一點兒情欲的騷亂,那末我想表達莫扎特可以“雖不中,不遠矣”。你覺得如何?往往十四五歲到十六七歲的少年,特別適應莫扎特,也是因為他們童心沒有受過沾染。
對別人同情之前,對父母先同情一下吧!
孩子,可怕的敵人不一定是面目猙獰的,和顏悅色、一腔熱愛的友情,有時也會耽誤你許許多多寶貴的光陰。
但我們不能因為是人之常情而寬恕我們自己的這種愚蠢,不想法去改正。
我們的藝術家還需要把自己的感想、心得,時時刻刻傳達給別人,讓別人去作為參考的或者是批判的資料。
孩子,一個人空有愛同胞的熱情是沒用的,必須用事實來使別人受到我的實質的幫助。這才是真正的道德實踐。
我認為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后仍會了解的。
因為我一生作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繞圈子,躲躲閃閃,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實活實說,只要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如何人家不會對你怎么的。我的經驗,和一個愛弄手段的人打交道,永遠以自己的本來面目對付,他也不會用手段對付你,倒反看重你的。
人的心理是:難得收到的禮,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認為是應享的權利,臨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所以我特別要囑咐你“有分寸”!
陶淵明就說過:“覺今是而昨非”,還有一句老話,叫做:“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現在種種譬如今日生。”對于個人的私事與感情的波動來說,都是相近似的教訓。既然一切都在變,不變就是停頓,停頓就是死亡,那末為什么老是戀念過去,自傷不已,把好好的眼前的光陰也毒害了呢?認識到世界是不斷變化的,就該體會到人生亦是不斷變化的,就該懂得生活應該是向前看,而不是往后看。這樣,你的心胸不是廓然了嗎?思想不是明朗了嗎?態度不是積極了嗎?
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
真正的藝術家,名副其實的藝術家,多半是在回想中和想象中過他的感情生活的。
無論男女,只有把興趣集中在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盡量拋開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覺得活的有意義。
夫婦之間只有徹底諒解,全心包容,經常忍讓,并且感情真摯不渝,對生活有一致的看法,有共同的崇高理想與信念,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平安渡過大大小小的風波,成為琴瑟和諧的終身伴侶。
父母的缺點與壞脾氣應該不斷的作為孩子的戒鑒,不然的話,人的性格就沒有改善的指望了。
欣賞造型藝術是維系一個人身心平衡的最佳方式。
在私人生活方面,孩子氣很可愛,甚至很富有詩意,可是你很明白在嚴肅的事情及社交場合上,我們必須十分謹慎;處處小心。
而閱讀也不宜老揀輕松的東西當作消遣;應當每年選定一二部名著用功細讀。比如丹納的《藝術哲學》之類,若能徹底消化,做人方面,氣度方面,理解與領會方面都有進步,不僅僅是增加知識而已。巴爾扎克的小說也不是只供消閑的。
只有不學無術或是淺嘗即止的人才會自大自滿。
老好人往往太遷就,遷就世俗,遷就偏狹的家庭愿望,遷就自己內心中不大高明的因素;不幸真理和藝術需要高度的原則性和永不妥協的良心。物質的幸運也常常毀壞藝術家?梢娝囆g永遠離不開道德——廣義的道德,包括正直,剛強,斗爭(和自己的斗爭以及和社會的斗爭),毅力,意志,信仰……
人的發展總是波浪式的,和自然界一樣:低潮之后還有高潮再起的可能,峰回路轉,也許“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來一個新天地呢!所以古人說對人要“蓋棺論定”。
假如念的書不能應用到自己身上來,念書干嗎?
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人不被自己情欲完全支配的偉大。這偉大也就是一種美。感情的美近于火焰的美,浪濤的美,疾風暴雨之美,或是風和日暖、鳥語花香的美;理性的美卻近于鉆石的閃光,星星的閃光,近于雕刻精工的美,完滿無疵的美,也就是智慧之美!情感與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學,生活藝術。
所謂會學,條件很多,除了悟性高以外,還要足夠的人生經驗。
少女少婦更忌精神上的孤獨。
我們過了半世,仍舊做人不夠全面,缺點累累,如何能責人太苛呢?
“認真”受人尊重或被人訕笑的問題,事實上并不象你說的那么簡單。一切要靠資歷與工作成績的積累。即使在你認為更合理的社會中,認真而受到重視的實例也很少;反之在烏煙瘴氣的場合,正義與真理得勝的事情也未始沒有。
過去的思想訓練,未受實際生活陶冶,仍是空的。
有理想就有苦悶,不隨波逐流就到處齟齬。
高遠絕俗而不失人間性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