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同時它對社會的發展也起著促進或延緩的作用。經過30年的努力,我國在人口控制的問題上取得了卓效可喜的成績。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期的統計,在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后,我國人口總和生育率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現在1.8%左右,這種生育率的下降讓我國13億人口日到來推遲了整整4年。從另一方面來看,隨著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的發展也使得人口老齡化問題尤為突出。
人口老齡化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總人口年齡結構發生變化的過程。按國際通用標準,60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上,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7%以上,便可以稱為“老齡化社會”。美國《紐約時報》指出,我國的老齡化速度太快,從而飛速經過了這個原來西方社會可以建立起一個中產階級的時間段。聯合國的統計數據也表明,我國的老齡化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根據我國老齡協會提供的數據,我國老齡高峰將于2030年左右到來,并持續20余年。到2l世紀中期,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過4億,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則會達到3億左右。我國人口的老齡化不僅速度是全球最快的,而且這種人口老化趨勢也超過了國家經濟社會的現代化的發展速度。我國社會的人口是在經濟高速發展階段,人均收入水平低、綜合國力不強、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的前提下進入老齡化的。這種情況與發達國家老齡化是截然相反的,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工業化完成之后經濟達到高度的發展水平之下才出現。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還存在著區域失衡的特點。我國各地區老齡化程度自西向東呈階梯上升,地區間差距較大。東部沿海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過8%,其中上海達就到11.46%。而西部地區老年人口比例均在5%以下,部分地區仍是典型的年輕型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的差異,進一步加劇了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因此,老齡化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人口問題,同時它也成為了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
那么,13億人口大國的養老問題該如何應對?目前,國家有關部門以及眾多人口學學者都提出通過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制來緩解這股銀色浪潮的洶洶來勢。但是,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障體制卻面臨著資金嚴重短缺、體制不健全等問題。根據麥肯錫咨詢公司預測,我國養老保障的短缺金額到2010年將達1 100億美元,而未來30年內將會出現3.7萬億的資金缺口。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在研究報告《銀發中國??中國養老政策的人口和經濟分析》中指出,即使在我國的城市也有近一半的勞動力人口享受不到公共養老體系的保障。全國職工有近3/4的人沒有任何退休保障。報告還指出,目前我國的社會養老基金的運作是拆東墻補西墻的現收現付制,即是用現在工人的稅來養活目前的退休人員,不做任何基金積累。雖然,目前我國正努力促使“現收現付”制向基金積累制轉換,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養老基金仍然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到2004年,我國全國養老保險欠費達到了450多億元,在全國范圍內,許多省市都面臨著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情況,甚至是積累虧空。加之農村養老問題也日益提高到政策議程上來,我國的養老保障制度面臨著艱巨的挑戰。
中學生安全教育知識黑板報
時間:2023-09-22 03:0:13初中新學期新打算黑板報圖
時間:2023-09-21 22:0:25小學生新學期新打算黑板報
時間:2023-09-17 05:0:30初二新學期新打算黑板報內
時間:2023-09-13 2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