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才培養。建校以來,學校己為社會輸送了近30000名合格畢業生,為地方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應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數畢業生已成為黔東南地區基礎教育的中堅力量。升本以來,學校已有七屆本科學生畢業,畢業學生達10000余人,學生畢業率在99.04%以上,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四年在96%以上。培養了以貴州省“感動校園”十大人物胡丹丹、楊明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學生,以獲得全國“特別關注鄉村教師”稱號的劉習聰為代表的一批優秀畢業生,造就了特崗教師優秀群體——“凱里學院現象”。培養了以“全國最喜愛的歌手”孫學美為代表的一批走進央視舞臺,到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外國訪問演出的文藝之星。
四、科學研究。升本以來,學校樹立“科研強校”理念,科研成效明顯。建立有貴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貴州原生態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省級協同創新中心“苗族侗族文化傳承與發展2011協同創新中心”、“黔東南發展研究院”、“省級大學科技園”等一批科研平臺、中心,設立有“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教學科研人員獲縱向科研課題立項864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項目46項,省部級項目263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4項、地廳級科研成果獎105項、國家授權專利73項。2011年凱里學院與貴州大學、中山大學同時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清水江文書整理與研究》立項,科研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五、服務社會。學校立足地方,推進協同創新,提升創新創業和社會服務能力,深度融入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全方位開展社會服務。近幾年來,學校建立了“黔東南特色生物資源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材料物理與化學”重點學科研究團隊獲四項國家專利,并為地方企業取得了經濟效益;酸湯研究團隊等無不緊扣地方經濟及產業發展需求。建設產學研結合基地,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改善培訓條件,搭建終身教育平臺,為地方和行業企業提供多層次、多類型的繼續教育培訓。
六、文化傳承創新。學校致力于文化傳承創新。特別是民族文化傳承創新成績突出,辦學特色得到彰顯。學校以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組建貴州省苗族侗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創辦《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定期舉辦“原生態民族文化高峰論壇”!对鷳B民族文化學刊》已成為有一定影響的民族學、人類學專業學術期刊,2015年入圍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擴展版,2016年入圍南大C刊擴展版,與學校2010年倡議發起的“原生態民族文化高峰論壇”一并列入《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規劃(2014-2020)》。實施全州“民族民間傳承人才培養工程”,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培訓學!。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才培養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培養了一大批活躍在基層藝術團體、文藝舞臺、教育第一線的少數民族優秀學子,彰顯了辦學特色和影響力。
七、開放辦學。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推動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校校合作,形成了資源共享、發展共贏的合作機制。目前與濟南大學、寧波大學、天津音樂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揚州大學、北京建筑大學、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等國內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與美國佩斯大學、泰國蘇南拉里理工大學、泰國絲莎琪皇家大學開展了合作辦學項目;此外還同貴州中科漢天下電子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了校企合作辦學。
“十三五”期間,學校的奮斗目標是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學校將著力打造“五最”學校,即轉型發展最快、最關愛學生、傳承民族文化最有特點、服務地方經濟最有成效和貴州省校園環境最美高校。
貴州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41遵義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1 11:0:39貴州醫科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09:0:34遵義醫科大學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1 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