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優師為本,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460多名,其中教授131名、博士240人,高級職稱教師占41% ;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84.7%;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151人,28名教師被聘為兄弟院校碩士和博士生導師,58名教師獲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和南粵優秀教師等稱號;7人被遴選為廣東省“揚帆計劃”人才;1人被遴選為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21人被評為省級“強師工程”資助對象,1人被評為“湛江市優秀拔尖人才”。聘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教師勤教力學、崇尚學術、為人師表,學校獲授“廣東省師德建設先進單位”。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樹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負責任、強能力、善創新”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著重推行“教學研做”互動合一,培養具有駕馭課堂的教學力、體驗反思的教研力、協同創新的實踐力、心志專一的堅持力和為人師表的引導力的“五力型”優質教師。近年來,學生在全國及省級學術科技、專業實驗、師范生技能、體育競技、外語口語、藝術表演和社會實踐等競賽活動中屢獲殊榮。畢業生考研錄取人數逐年增長;畢業生扎根粵西,挺進珠三角,深入京、津、滬、寧、藏等地就業,被國內主流媒體譽為“粵西過江龍”和“援藏良駒”。就業率居省內高校前列,在麥可思公司發布的“2009年度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排名榜”上,學校位列中南地區非211本科院校第4名、全國非211本科院校第24名。
協同創新和育人,加強國際交流與校地合作。注重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1998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已培養培訓長短期留學生600多人。同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新西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印尼、泰國、韓國、越南和港澳臺地區的近50所境外高校和教育機構以及近30所中小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學術交流、專業合作、教育培訓、教師互聘和學生跨文化學習交流活動,每年300多名學生出國學習、實習和研習。與白俄羅斯國立體育大學合作舉辦以中國武術和體育康復保健為特色的孔子課堂,已于2015年4月獲國家漢辦審批通過,于2016年春季開始招收學員。學校被命名為“廣東省中華文化傳承基地”。充分發揮在人才培養、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優勢,與地方政府部門、企業、科研機構、駐地部隊等各類單位緊密聯系,在教育、科技、經濟、文化、法律與政策研究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在積極拓展辦學資源的同時,不斷提升學校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
當前,學校堅持“錯位競爭、內涵發展、特色興!钡陌l展策略,立足教師教育改革創新,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提高辦學質量,以爭取碩士學位授予權為動力,深化以提升質量的教育綜合改革,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強化人才隊伍,大力實施創新強校工程,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努力建設成為一所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師范院校。
錄取分數線
年份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線 | 批次 |
---|---|---|---|---|---|
2017 | -- | 468 | 457 | 360 360 | 二批 |
2016 | -- | 468 | -- | 402 402 | 二批 |
2015 | 579 | -- | 530 | 519 519 | 二批 |
2014 | -- | 517 | -- | 504 504 | 二批 |
2013 | 571 | 524 | -- | 516 516 | 二批 |
2012 | 600 | 532 | -- | 523 523 | 二批 |
2011 | 566 | 515 | -- | 460 460 | 二批 |
2010 | 635 | 579 | -- | 567 567 | 二批 |
2009 | 588 | 547 | -- | 530 530 | 二批 |
2008 | 569 | 524 | -- | 510 510 | 二批 |
2007 | 559 | 518 | -- | 502 502 | 二批 |
廣東警官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13廣東警官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54華南農業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0 10:0:00廣東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0 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