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藥科大學總共有4個校區,分別為大學城校區、赤崗校區、寶崗校區、中山校區。
大學城校區地址為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學城外環東路280號、赤崗校區地址為赤崗路南華大街68號、寶崗校區地址為廣州市海珠區光漢直街40號、中山校區地址為五桂山街道五桂山鎮長命水大道9號。
廣東藥科大學是全國三所藥科大學之一,是華南地區最早開辦藥學系列專業的高等學府。1958年創建廣東省衛生干部進修學院;1978年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定名為廣東醫藥學院;1994年更名為廣東藥學院;2016年經教育部批準,正式更名為“廣東藥科大學”。建校以來,學校秉承“藥學中西、醫道濟世”的校訓,弘揚“勵志篤行、融通日新”校風,現已發展成為“以藥為主,藥醫結合,藥工融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獨具特色的高等學府。
學校擁有廣州(大學城、赤崗、寶崗)、中山和云浮三大校區五個校園,占地近5300畝。設有19個學院(部)、2家直屬附屬三級甲等醫院,F有49個本科專業,是全國藥學類專業最齊全的高校之一。其中藥物制劑、中藥制藥、藥物分析在《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9-2020)》中,排名分別居全國第8、第9、第10,省內第1、第2、第1。藥學、臨床醫學、藥物制劑、中藥學等13個專業為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藥物分析、中藥分析、衛生統計學3門課程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內科學等19門課程為省級一流本科課程,F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共2.4萬余人。
學校學科特色突出,以藥學、中西醫結合為龍頭的大藥學、大健康學科群優勢明顯。臨床醫學學科2017年率先跨入ESI全球排名前1%并持續至今,化學、藥理與毒理學于2020年、農業科學于2021年分別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藥學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并列第21位;中西醫結合學科在2021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位居第4。建有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包括1個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3個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1個廣東省重點培育學科,另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個。2021年11月,學校增列需要加強建設的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主動服務國家和廣東省重大發展戰略,科研實力日益雄厚。建有“國家級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廣東藥科大學----香港大學中山生物醫藥創新平臺”、教育部糖脂代謝病重點實驗室等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53個,建立了完備的化學藥、生物藥和中藥“三大藥”及醫藥一體的研發創新體系。其中,糖脂代謝病中西醫結合防治研究尤為突出,已形成多學科綜合一體化防控糖脂代謝病診療新模式,制定首個糖脂代謝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國際規范并在第5次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發布,研制了“復方貞術調脂膠囊”等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中藥。獲國家、PCT、歐美發明專利授權共437項。近年來,學校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4項,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狀、何梁何利獎、國家專利優秀獎等;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1項等一批國家重大項目;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1項;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2項;參與研發81個新藥產品與技術,產生效益近千億元。
學,F有教職工1826人,其中專任教師1492人,具有研究生學位人員占比89.9%(其中博士學位人員占比45%),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占比49.3%,共有博士碩士生導師300余人。其中擁有全國模范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國家優青、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南粵百杰培養工程人才、珠江學者、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特支計劃”系列人才、廣東省教學名師等163人,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5個。
廣東警官學院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1:0:13廣東警官學院本科招生網登
時間:2024-07-12 10:0:54華南農業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0 10:0:00廣東醫科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0 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