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時代楷模陳俊武事跡學習心得
“雖然與陳院士的技術水平比,我們還相差甚遠,但作為裝置生產人員,要學習他對技術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時刻把技術創新放在腦海,在生產中解決難題,不斷提升裝置效率!苯鹆晔1號催化裝置書記徐剛林在學習陳俊武事跡體會。
3月15日,金陵石化煉油二部1號催化會議室,PPT熒幕上播放著陳俊武院士的先進事跡。員工討論如何緊跟前輩、做的催化人。
“人生幾十年如一日,陳老是‘90’后的人了,還一直在不斷前行,我們在技術道路上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年輕人一定要踏實走好每一步,把技術創新作為終身的追求。”集團公司技能大師孫同根感言。
大家的言辭里充滿對陳俊武院士的敬意,表示不但要把催化裝置開穩開好,還要不斷改進創新,讓裝置運行有新突破,做的催化人。
學習陳俊武,做有擔當的年輕人
陳老1927年出生,如今已是92的高齡。耄耋之年,他還指導甲醇制烯烴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時,和年輕人一樣上班加班,先后8次到陜西華縣甲醇制烯烴工業試驗現場了解情況,堅持走遍裝置的各個部位。
“我今后主要干三件事:著書、立說、育人。”他考慮的不是該如何享受退休生活,而是在想自己為推動煉油工業發展再做些什么。
“學習陳老的這種擔當精神,做有作為的輕年人,為創世界一流的能源化工公司做貢獻!边@是近期金陵石化各單位集中學習陳老事跡后,年輕人發出的普遍聲音。
烷基苯廠年輕人表示,立足崗位,為公司工廠發展添動力,立新功,建真言獻良策,將學習成果轉化為保障安全生產、推動科學進步和創新發展的動力。
煉油一部年輕人表示,學習陳老的擔當和奉獻精神,不斷用新知識武裝頭腦,提高專業能力,在本職崗位上創出新業績,做有作為的年輕人,為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獻力。
學習陳俊武,做精細嚴謹的操作工
幾十年來,陳俊武總是背著一個小包,里面除了裝上資料、圖紙,還有一沓紙片。勤做筆記、隨時計算,是他從大學時代就養成的習慣。
他說,工程人員一定要用數據說話。常年扎根一線,泡在施工現場,堅持數據說話,是陳老的一貫作風。作為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他從不以權威、專家自詡,總是用科學的理論去解釋,堅持從實踐中尋找答案。
金陵石化職工表示,陳俊武院士的這種精細嚴謹、精益求精的作風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值得大家認真反思和好好學習。
沒有真實數據的支撐,做工作就會虛,做安全不可靠,做技術難創新。精細實嚴也是石油石化的優良傳統之一。學習陳俊武,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根一線,踏實工作,把功夫學“深”,把操作學“精”,把技術學“實”,把工作做“細”,把管理管“嚴”,為美好生活加油,為綠色企業創建添彩。
2019時代楷模陳俊武學習
陳俊武是我國著名的煉油工程技術專家、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煤化工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在座談會上說:“今生沒有一點遺憾是不可能的,回憶逝水年華,因有所為而有所成,因有所未為而有所失,但是總結起來,得大于失,無怨無悔。”
“癡心科技追求,使我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孤獨者,生命的意義全寄托在沒有生命的分子、原子上,后來為石化工業作出了一定成績,可以說夢想成真,無怨無悔!
“到法定退休年齡后,我又工作了近30年,一生未得休閑固然是有所遺憾,但在科學攀登中得到了快樂,在耄耋之年還能為國家和民族作一些貢獻,無怨無悔!
陳俊武的肺腑發言,引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這三段“無怨無悔”,令在場的嘉賓無不動容;厥走@位德高望重的學者一生,陳俊武即興創作的抒懷詩:“耄耋老翁憶平生,有志年華事竟成。亦老蒼天情未了,扁舟浩海又啟程!币苍S是他這一生最好的詮釋。
25度電的故事
說到陳俊武技術革新的起點,不得不提到“25度電的故事”。
1952年,陳俊武在撫順人造石油廠變換車間值班時發現,水煤氣和水蒸氣混合的“蒸汽噴射器”抽力很大,繼而聯想到水煤氣鼓風機的電動機是否可以在不給電的情況下運行的問題。為此,他決心自學高速氣流理論,進行參數計算,與工人班長一起利用倒班時間開始試驗。
神奇的一幕發生了!“鼓風機在停止供電的情況下依然自動旋轉,車間其他設備運轉正常。這樣,停開一臺鼓風機,僅1小時就能省電25千瓦時!”回憶往事,陳俊武驕傲地說。
當時正值國家開展增產節約運動,陳俊武的這項技術革新在全廠開了先河。從此,陳俊武的創新熱情一發不可收。
例如,國內原油產量劇增、煉油廠加工能力不足,有些電廠直接用原油代替燃煤發電的現象引發了陳俊武的關注。
這是多么大的浪費啊!能不能設計一種投資少、上馬快、對原油只需中等程度加工就能提高加工能力的煉油裝置呢?
為此,他大膽提出蒸餾?催化聯合裝置的設計技術革新方案。簡單來說,就是把原油蒸餾和催化裂化兩套裝置合而為一,省去常壓蒸餾裝置,直接用高溫油氣在分餾塔把蠟油拔出,用一個催化分餾塔取代常壓和減壓兩個分餾塔(簡稱“一頂二”)。
1971年,該方案獲得原石油部批準實施,將石油六廠作為“一頂二”裝置試點廠,又先后在林源煉油廠、滄州煉油廠等生產企業建成投產。
為解決勝利煉油廠新建的120萬噸/年催化裂化裝置催化劑大量跑損的難題,陳俊武還帶領攻關小組來到黑龍江大慶,冒著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爬上大慶煉油廠30多米高的催化裂化裝置兩器平臺,監測反應器、再生器運行情況,記錄流態化數據。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為了方便對比分析,他和同事輾轉來到撫順石油二廠催化裂化裝置區,收集第一手資料,對三個裝置的流態化數據反復對比,找出了催化劑大量跑損的原因,總結出現場操作要點,進而提高為迄今仍然采用的催化裂化裝置流態化測試理論和方法。
中國石化安慶石化公司副總經理宮超是催化裂化高研班第三期學生。他對《中國科學報》表示,20多年前是陳院士把自己帶入催化裂化的大門。
“當時作為一名年輕人,無論自己的觀點多么幼稚不成熟,陳老師從來不擺院士的架子,對所有人一視同仁。陳老師這種點亮自己照耀別人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睂m超說。
登頂兩器最高平臺
20世紀90年代初,已近古稀的陳俊武按捺不住一腔熱血,把重點轉向石油替代問題。
“我國石油資源不足,煤炭相對豐富,煤制烯烴技術是連接煤化工與石油化工上下游的橋梁、實施石油替代的重要方向。”陳俊武如是說。
然而,煤制烯烴涉及煤氣化、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烴等多個技術環節,其中煤制甲醇相對成熟,用甲醇制取烯烴則是制約煤制烯烴的技術瓶頸。
為此,他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作,借鑒煉油行業催化裂化的流化床技術,進行甲醇制烯烴技術實驗室成果的工程放大和基礎設計。
據了解,整個工業試驗的成功,不僅要完成試驗裝置的工程化技術開發、設計和建設,而且必須經過升溫、循環、催化劑結炭與再生、催化劑損耗和丁烯回煉等多方面的考驗?梢哉f,工業試驗進展的每一步,都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探索。
同事回憶,陳俊武指導甲醇制烯烴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時,不僅和年輕人一樣加班,多次主持討論會,還先后8次到陜西華縣甲醇制烯烴工業試驗現場了解情況,堅持走遍裝置的各個部位,登上30多米高的兩器(反應器和再生器)平臺親自查看。
“有時為了不讓院士登高爬梯,大家都說塔頂上沒有什么新設備,不用上去看了,可院士對上面每個地方有什么設備都說得一清二楚,想瞞都瞞不住他!备S陳俊武工作20多年的中國石化洛陽(廣州)工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劉昱對《中國科學報》說,“院士用行動告訴我們,工程設計人員在現場必做的有兩件事,一是鉆兩器,二是爬高塔,只有在現場的時間足夠多,才能干好工程設計工作!
2006年5月,陜西萬噸級甲醇進料規模的甲醇制烯烴工業化試驗宣告成功,每天可以處理50噸甲醇,實現了第一步100倍工程放大,遠遠超越國外同類裝置試驗規模。
2010年8月,陳俊武指導完成的世界首套、全球規模最大的180萬噸級甲醇進料的甲醇制烯烴工業示范裝置在內蒙古包頭市建成投產,成功實現第二步100倍工程放大,累計獲得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30余項,在煤制烯烴領域形成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之后,陳俊武又指導項目聯合攻關團隊完成了新一代甲醇制烯烴技術開發。目前,由中國科學院甲醇制烯烴和中國石化SMTO兩種技術生產的烯烴已經占國內烯烴產量的25%~30%,加速形成我國獨有的甲醇制烯烴戰略性新產業。
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中國哪一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峰值年排放多少億噸?這些似乎不是石油化工行業專家的研究范圍。然而,陳俊武認為,出于對社會的責任,科學家還應學習過去不熟悉的知識,爭取提出一些對國家、對大局有益的論據和建議。
晚年的他高度關注溫室氣體排放和低碳研究,率先提出了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不應該超過2030年、排放量100億噸的科學論斷。其出版的《中國中長期碳減排戰略目標研究》為國家碳排放政策的制定、能源結構的調整、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確保經濟持續發展提出了積極的科學建議。
如今的陳俊武,盡管已屆92歲高齡,卻仍奮戰在工作崗位一刻不敢歇息。
“陳院士幾乎天天上班工作,還對我們的工作提出指導意見!备邩蚴療捰退牟2號催化裂化裝置長梁建偉在座談會上表示,“從陳院士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忠誠事業、什么叫無私奉獻的生動詮釋,他的精神必將鼓舞和激勵我們每一名石化員工!
在陳俊武看來,自己的生活和科研已經分不開了:“每天必須學習一點新的東西,給大腦充充電,我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別人再站在我的肩膀上,才能帶動創新!
學生學習羅陽的事跡和精神
時間: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觀看小兵張嘎的觀后
時間:2023-09-16 22:0:24中學生電影英雄兒女觀后感
時間:2023-09-19 23:0:42大學生英雄兒女觀后感600字
時間: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