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主席在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上首次提出了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推動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重大倡議。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主席又一次提出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大倡議。
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甲骨文是一種刻寫在龜甲與獸骨上的中國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或“龜甲獸骨文”,是目前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3000多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是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標志,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圖為從殷墟遺址甲骨窖穴內發掘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龜甲。
玄奘,唐代高僧,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他歷經艱辛到印度取經,回國后主要從事佛經翻譯,譯經數量占到唐代譯經總卷數的一半以上,所著的《大唐西域記》一書,為研究中古時期中亞、南亞諸國的歷史、地理、宗教、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4月28日,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在北京延慶舉行。在以“美麗家園”為主題的文藝晚會上,中國古典舞《彩蝶的虹橋》,以翩翩起舞的蝴蝶展現了大自然的五彩斑斕。各國模特身著參展國的名花圖案服飾,用五彩繽紛的花語共敘友誼。
3月24日,蔚藍的地中海帆影點點、風光旖旎。在海濱之城尼斯,一部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送到了手中。《論語》這部2000多年前誕生于中國的儒家經典,在其誕生千百年后遠渡重洋來到法國,深刻影響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而今又作為中西文明交往的歷史見證回歸祖國。
時空輪回,換了人間,令人慨嘆。這一刻,讓人們的思緒不禁回到5年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的重要演講。在這一被國際輿論視為“具有歷史意義的文明宣言”中,科學把握人類文明進步大勢,深刻闡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觀,真誠倡導“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鑒準則,鄭重宣示相互尊重、和諧共處的中國理念,為世界和平發展進步開辟了新路徑,為繪就人類文明美美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畫卷凝聚了新共識。這一開新篇的重要演講,指明了文明交流互鑒的正確態度和原則,其博大的胸懷,其厚重的大歷史觀,其卓越的前瞻理念,令人常讀常新,需要學而時習之。
【篇二】
任何一種文明,不論產生于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社會土壤之中,都是流動的、開放的。這是文明傳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文明交流互鑒,與人類歷史發展相伴而生,與各個國家、民族的進步如影隨形,為世界和平發展提供重要動力,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必由之路。
在《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這篇重要文章中,鮮明闡述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深刻道理。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進的歷史。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國發揚光大,影響遍及世界;儒家思想源起中國,受到眾多西方思想家的推崇,也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沿著古絲綢之路,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文明,天文、歷法、醫藥、人文等傳入中國,中國的四大發明、農耕業以及養蠶、陶瓷技術等也由此走向世界……豐富多彩的當代世界,正是在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中塑造而成的。
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始終承繼、發展、弘揚中華文明,也始終以開放的眼光、開闊的胸懷對待世界各國人民的文明創造,主張同各種文明交流對話、互學互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反復強調文明是多彩、平等和包容的,應該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維護文明多樣性;要加強文明交流互鑒,堅持從本國本民族實際出發,做到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要理性處理本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差異,不要搞自我封閉,更不要搞唯我獨尊,等等。這些重要論述,凝結著中華民族在長期文明交往中的思想智慧,反映了我們黨、也反映了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是當今中國秀的“文明使者”。在與世界各國交往交流中,十分注重用國際社會易于接受的話語和表達,用生動鮮活的中國故事,喻理于事,喻理于情,喻理于史,把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講清楚講透徹。在布魯日歐洲學院,他以茶和酒作喻,強調中國主張“和而不同”,歐盟強調“多元一體”,要攜手“促進人類各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他生動闡明“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開幕式上,他強調世界因為多彩而美麗,要加強中非兩大文明交流互鑒;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他提出“不同文明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他主張“加強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認同,讓各國人民相知相親、互信互敬”;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他強調要“積極架設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橋梁”,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在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他強調,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唯有攜手合作,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生物保護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只有并肩同行,才能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球生態文明之路行穩致遠。
正是基于對文明交流互鑒規律的全面把握,對當今世界共同面臨的文明發展問題的深入思考,在2014年上海亞信峰會和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先后兩次提出了召開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大倡議。如今,在國際社會熱烈響應下,這一倡議即將在中國的文明古都北京成為現實,有力推動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開創亞洲新未來。
思想的傳播,“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幾年來,的足跡遍及五大洲、四大洋,中國故事、中國智慧、中國主張、中國理念也隨之越山跨海,走向世界、走進人心,凝聚起越來越多的共識,讓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日益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篇三】
世界因為多彩而美麗。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才能為人類文明進步、世界和平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應該怎樣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在這篇文章中,從多彩、平等、包容三個方面,提出了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正確態度和原則。
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從陽光有七種顏色這一人們熟知的自然現象說起,縱論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深刻道理: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文明差異不應該成為世界沖突的根源,而應該成為人類進步的動力。
在人類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民族所創造的不同文明各有千秋、各具姿容。正因為如此,人類文明的百花園才會姹紫嫣紅、生機盎然。今天,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6000多種語言,共同構成了絢爛多彩的人類文明圖譜。
這多彩的文明圖譜是怎樣形成的?指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這就道出了文明何以多彩的真諦。每一種文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歷史背景、民族傳統中生長起來的,體現著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代表著一方文化的沃土和綠洲,都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亞洲的黃河和長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東南亞地區就孕育了眾多古老文明,彼此相得益彰,使人類世界呈現出萬千姿態。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弊屓祟悇撛斓母鞣N文明交相輝映,讓各種文明和諧共存,讓人人享有文化滋養,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然而,有的人總是看不慣別人與自己的不同之處,千方百計想去改造、同化其他的文明,甚至企圖以自己的文明取而代之。這是當今世界不同文明交往共處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當今世界動蕩不安的重要原因。對此,鮮明指出,“文明交流互鑒不應該以獨尊某一種文明或者貶損某一種文明為前提”。正像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變成紫羅蘭這一種花一樣,也不能讓有著不同文化、歷史、國情的國家都倒向同一種文明,走同一條道路,采用同一種制度模式。任何想靠其他手段來破壞文明多樣性、建立單一文明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不可能成功,相反只會給世界帶來深重災難。
學生學習羅陽的事跡和精神
時間: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觀看小兵張嘎的觀后
時間:2023-09-16 22:0:24中學生電影英雄兒女觀后感
時間:2023-09-19 23:0:42大學生英雄兒女觀后感600字
時間: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