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紀錄片《創新之路》可以說是萬眾創新的啟示錄,破除了這些專家創新恫嚇的魔咒,為中國的創新發展帶來新思路。
10集大型紀錄片《創新之路》觀后感【1】
今天的中國已經意識到,舊有的經濟增長方式迫切需要改變,從資源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借鑒什么,需要思考什么,很多都在摸索之中。紀錄片《創新之路》希望帶著中國創新面臨的問題,去到曾經給世界帶來創新的國家和正在創新的國家,在歷史與現實的兩個維度中,為中國創新尋找他山之石,為轉型中的中國提供一份思考的力量。
什么是創新,創新如何去做,創新與國家繁榮有著怎樣的關系,與當今世界格局有著怎樣的關系,與普通人的生活有著怎樣的關系,這是紀錄片《創新之路》所專注的重點。創新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體系,創新對世界眾多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過推動作用,如何呈現創新及創新的意義,紀錄片《創新之路》團隊做了大量的調研,最終選擇了科學、人才、教育、法律、政府、市場、資本、創新者、世界未來等九個方面來探討創新生長所需要的土壤,這不代表創新所有的方面,但卻是與當下中國社會、中國創新最有關聯的方面。希望這些內容可以撬動中國人對創新的思考。
在中國、甚至全世界,媒體如此系統地思考創新恐怕還是第一次。在時間上,紀錄片《創新之路》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探討歷次工業革命、科技革新,為不同國家、產業帶來的命運轉折。在空間上,攝制組奔赴工業文明以來相繼崛起的世界創新強國,尋找它們創新成功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機制,尋找它們走過了哪些彎路,最終以紀錄片的形式,生動地展現出來,希望為決策者提供依據,為實踐者提供借鑒。
歷史上,“德國制造”、“日本制造”都曾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一百多年前,硅谷是一片田園景象,瑞典還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是創新讓這些國家和地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他們走過的創新之路卻各有不同。創新沒有固定的路徑,沒有統一的答案,創新之路本身就要創新地去完成,中國今天的創新應該怎么走,需要在認真思考各國創新經驗與教訓的情況下,需要在宏大的時空坐標下,尋找屬于自己的答案。
匯聚天下之路,?望中國創新。
10集大型紀錄片《創新之路》觀后感【2】
當《創新之路》攝制組來到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的諾貝爾博物館,抬頭看到近八百幅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照片,懸掛于頂棚專門鋪設的軌道上,被一頁一頁地循環傳送,內心充滿了敬佩之情。正是這些科學家的成就,影響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世界上偉大的創新大多數是建立科學的基礎之上,而現代經濟的發展也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茖W、技術與創新,這三個詞匯經常被聯系在一起,但三者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這是紀錄片《創新之路》創作過程中試圖要解讀的問題。
科學是人類從對自然規律進行的觀察中獲取的知識。有了知識,人們運用知識對自然界進行改造就產生了技術,而創新則是科學與技術的聯合,運用新知識新技術,形成一種新的產品、新的生產方法,開辟一個新市場,開拓一個新的供應來源,甚至形成一個新的產業。
今天,科學已經成為了一套方法,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觀念,一種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勢力。科學如何成為創新的基石?基于科學引發的創新,如何廣泛而深刻地改變人類的生活?科學精神如何推動創新的前行?紀錄片《創新之路》第二集《科學基石》帶著這些問題,深入到人類歷史與科學的交匯之處,奔赴歐洲、美洲、中東等地,去探索科學與創新密不可分的關系。
正是因為找到科學,人類才不斷開掘出創新的潛能。當創新被世界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擁抱的時候,對科學的態度,決定著這條創新之路能走多遠。紀錄片《創新之路》采訪了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希望通過分享他們的思想,向所有的科學家、所有的創新者表示敬意。
10集大型紀錄片《創新之路》觀后感【3】
100個申請進入斯坦福的學生里,只有5個左右能夠拿到錄取通知書,但是在斯坦福校園里還有一個地方比大學更難進。這個地方叫BingNerserySchool,相當于“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臉譜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姐姐的孩子就在這里就讀,而喬布斯當年把孩子送進來還費了一番周折。
這是一所為斯坦福心理學系所建的實驗幼兒園,BingNerserySchool的名字對很多是中國家長來說是陌生的,但很多中國家長都聽說過曾經在這里進行的一個實驗。1968年,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給了幼兒園32個孩子每人一塊棉花糖,孩子們被告知,他們可以馬上吃掉這塊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15分鐘再吃,那么就可以得到第二塊棉花糖。沃爾特?米歇爾就是在這次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延遲滿足”理論。
紀錄片《創新之路》是第一個進入這所幼兒園拍攝的中國媒體,園長在采訪時對攝制組說:“我們希望他們有探索新知識的熱情。這份熱情可能會引導他們成為工程師,可能會讓他們成為老師,可能會讓他們成為好的父母。這份熱情總會以一種方式影響他們的生活。”
這份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就是好奇心,愛因斯坦說:“我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保持了持續不斷的好奇心。”在法律、資本、文化眾多影響創新的因素中,好奇心是人與生俱來的,它可以驅使人去發現、去探索。然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這些都在影響著好奇心的命運。
在好奇心被點燃的瞬間,人類的大腦發生了什么反應?從什么時候開始,各個國家開始發現在教育中保護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好奇心為何成為創新者的基因?
保護好奇心,就是保護一種創新的可能,也許生命就會多一些色彩。
學生學習羅陽的事跡和精神
時間: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觀看小兵張嘎的觀后
時間:2023-09-16 22:0:24中學生電影英雄兒女觀后感
時間:2023-09-19 23:0:42大學生英雄兒女觀后感600字
時間: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