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伯祥電影觀后感優秀范文
11月30日晚,我到百花劇院觀看了新編現代呂劇《百姓書記》,竟被感動得幾次落淚。
這部劇作是山東省申報十藝節“文化獎”評審的重點推薦劇目之一,以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的創業歷程為素材,藝術地再現了壽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面對改革大潮、敢于迎接挑戰的歷史。劇作恢弘大氣、劇情跌宕起伏,從群眾、同事、家人等多個角度展現了主人公頂住壓力和誤解、排除萬難帶領群眾引進技術、建大棚、戰鹽堿的感人事跡,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劇中的主人公王伯祥是現實中真實的人物,查百度,有如下介紹:
王伯祥,男,1943年2月生,山東省壽光市化龍鎮西北柴村人,曾任山東省壽光縣委書記、濰坊市委副書記、市長。2002年12月,因病辭去時任職務。在擔任壽光縣委書記期間,王伯祥同志以造福一方百姓為己任,堅持求真務實、改革創新的執政理念,身懷愛民之心,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深入條件艱苦、矛盾集中、困難突出的地方,盡力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在他的工作中,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腳踏實地干事業的求實精神和尊重客觀規律的科學態度。他連續三年組織20萬勞力上陣開發壽北,把占全縣總面積60%的不毛之地,硬是變成了全縣的“糧倉”和“銀山”。面對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的局面,王伯祥同志主持論證上馬了一批重點項目,公開考選、大膽啟用優秀企業經營人才,較早地實行了企業股份制改造,為壽光企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看完演出后,我想了很多。實事求是地講,這完全應當是一個政府官員題中之意,對于一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共產黨的干部更是不在話下。每一個公職干部都能做到的事,為什么他卻那樣令人感動呢?
有人說現在這樣的干部稀缺。但我敢斷言,這樣的干部的資源我們并不缺乏。我們一定擁有成千上萬個這樣的“王伯祥”。
在看《百姓書記》劇時,我的腦子里也顯現出在網上暴光的若干個鄉、鎮、縣、市...的政府辦公大樓,一個比一個闊氣,一個比一個氣派,比如天天見到的市政府行政辦公大樓,比如新浪網報道的河南信陽明港鎮花3000萬人民幣建造了8000平米的豪華辦公大樓,樓前有占地10多畝的花園,植有名貴花木,書記鎮長辦公室達200平米,并備有專用電梯。這真的讓人不可思議!
真的不知道這些同志和管這些同志的上級領導同志每天都在忙活什么?
《百姓書記》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某鄉長要以村為單位,把原有蔬菜大棚拆了重建,要成方連片美觀大方,利于上級和外人參觀。王伯祥知道后,立即打電話批評那個鄉長,他說:“只要有利于蔬菜生長,不怕大棚雜亂無章!”,F實中的他,常說:“在農民身上打壞主意,堅決不干!”,“百姓最重要!共產黨的干部首先考慮的是群眾利益,只要對群眾有好處,就勇往直前地去干。”
“雨天你是傘,黑天你是燈;冷天你是火,熱天你是風……”這是戲中群眾對王書記的評價。
(2)王伯祥電影觀后感優秀范文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從濟南12345的標準理念,到青醫附院的陽光服務,都是圍繞為民辦事這一根本。而為他人辦好事辦實事,也是曾任壽光縣委書記王伯祥做人的標準。今天“您眼中的美德是什么?”,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百姓書記”王伯祥和他的鄉親們對美德的理解。
在王伯祥家,恰好遇見壽光北柴西村的王伯慶、李紀君兩名村民。前不久,因為當地農村水電管網建設的事,王伯祥一直掛在心上,這不剛過年,兩人就商量好來看看老書記。對于美德,兩人有著自己的理解。王伯慶說,“美德就是讓村里的老少爺們記住你,不是當面說你好才是美德,而是背后說你好,給你豎大拇指,這才是美德。”壽光市化龍鎮北柴西村村主任李紀君表示,“我是一名普通的村兩委成員,我覺得不管官有多大小,給村民們辦實事,講實話,有多大能量發揮多大能量,這才叫美德!
雖然離任已經23年,但王伯祥心中還是掛念著這片土地,當記者聊起壽光現在正在試點的光伏電板進大棚時,老書記的精神頭兒一下就提了上來。王伯祥說,“這個事是個很了不起的事,真要是推廣起來,和壽光蔬菜大棚的發展一樣重要,等過了十五天好了,我一定要去看看!”
心中有百姓,百姓自然把你記在心間。王伯祥在壽光擔任縣委書記雖然只有5年,但所做的推進蔬菜產業化、開發壽北鹽堿灘、工業項目升級改造這三件實實在在的事,為壽光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王伯祥告訴記者,“美德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就是為他人,為更多的人辦事,辦好事辦實事,這就是一種美德。就是全心全意,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辦真事。這就是美德。這也是黨的宗旨,這是一致的。”
山東政協常委山東建筑大學教授鄧相超表示,“王伯祥同志他用他工作長達幾十年的時間,忠實踐行了執政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希望我們現在廣大的公務員要時刻以王伯祥同志為榜樣,這樣很可能我們黨,我們的國家的事業才會順利發達起來,順利向前推進!
(3)王伯祥電影觀后感優秀范文
5年半縣委書記的任上,他不僅讓山東壽光摘掉了貧窮落后的帽子,而且在全縣開啟了艱苦創業的新風。
雖然職務幾經變化,但在壽光人民看來,他永遠都是那個穿著布鞋.卷著褲腿,或行走在田間地頭,或盤坐在群眾炕頭的“百姓書記”。
已離任18年,村鎮上那些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餐館、商店印證著百姓的愛戴。
他,就是被群眾譽為“百姓書記”的山東壽光原縣委書記王伯祥。
打破堅冰,掀起“綠色革命”
冬日的壽光,銀光閃耀。這里并未降雪,而是遍地的冬暖式蔬菜大棚片片相連,形成了一望無際的銀色海洋,把壽光大地裝扮得壯麗多姿。
時間追溯到1986年6月,43歲的王伯祥一出任壽光縣委書記,就表態:“我們的立足點是讓壽光富起來,讓老百姓有飯吃、有錢花,過上好日子!
壽光農民有種菜的傳統,又因靠近勝利油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壽光附近自然地形成了幾個蔬菜小型交易市場。王伯祥把目光投向“菜園子”。
但當時“市場”二字十分敏感,有人提醒:搞“市場”出了問題誰負責?王伯祥的回答簡單而堅定:“百姓最重要!真有什么責任,由我一人承擔!在王伯祥的堅定支持下,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的建設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從1986年開始,壽光蔬菜批發市場三次擴建,從占地20畝擴大到今天的650畝,成為我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
1988年臘月,三元朱村支書王樂義給王伯祥帶來了一根嫩黃瓜。見到這樣的寶貝,王伯祥自然不會放過,他決心要讓壽光百姓靠蔬菜真正富起來。
聘專家,搞推廣,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棚菜”運動在壽光啟動了。從最初的17個蔬菜大棚變成了1991年的3.3萬個,到如今已經發展至46萬個。這一場“綠色革命”席卷了全國。
開發壽北,謀劃科學發展
北臨渤海,南抵青州,一條彌河穿城而過,將壽光分為南北兩塊。壽南氣候濕潤,土地肥沃;而壽北卻草樹不生,120萬畝鹽堿地上的20萬百姓生活異常艱辛。
“不徹底改變鹽堿灘的面貌,大棚菜種得再好,壽光也只能是富一半窮一半!”王伯祥在縣委、縣政府聯席會議上發出了向壽北進軍的號召,也由此開辟了壽光科學發展的先端。
1987年10月,經過8個多月的規劃準備工作,一場治理壽光發展中“半身不遂”的大會戰開始了。在壽北開發的前幾天,王伯祥就把鋪蓋搬到了工地一個放牛老漢的草棚里。在與牛為鄰的指揮部里,王伯祥一住就是45天。
時任農業部部長林乎加到壽光視察,在縣城沒找到縣委書記,就來到了壽北建設的工地上。渾身是泥的王伯祥從窩棚里鉆出來,老部長錯把他當成了民工,問道:“你們縣委書記在哪兒?”王伯祥答:“我就是!绷趾跫哟蛄恐,久久無言,后來感嘆:“一個縣有這樣的書記,還有什么辦不成的事情!”
如今,再到壽北,一眼望不到邊的防潮大壩宛若長龍盤踞在海邊,經過綜合整治的彌河格外遼闊。鹽堿灘變成了聚寶盆,壽北人民真的富起來了。
廉政愛民,形成“伯祥效應”
近距離采訪王伯祥,這位患過食道腫瘤的老書記身軀單薄、面龐瘦削,但眉宇間透著一股英氣。幾小時的交談中,他更多的是對當年諸多“錯誤”的自省。開發壽北和治理彌河,由于預算失誤,導致工期延長的事讓他至今念念不忘,雖然同收益相比是那樣微乎其微。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王伯祥為百姓的利益敢闖敢干,但對自身要求卻又異常嚴格。
作為縣委書記,王伯祥的“坐駕”先后是雙排客貨兩用車、北京帆布吉普車、老式伏爾加轎車等,且都不是新購的。他對車的要求標準是“只要不誤事,什么車都行”。
社會上一度出現了攀比車輛檔次的現象,但在他的表率下,壽光卻“風”吹不動,既節約了資金,又促進了廉政建設。
壽光人將此稱為“伯祥效應”。
王伯祥在不足六年的任期里,給壽光留下了20多萬個年均收入2萬多元的蔬菜大棚,留下了120萬畝效益可觀的棉田、鹽田、蝦池,留下了艱苦奮斗的風氣。
而這位一心為民的“百姓書記”在調任濰坊市副市長時,全部家當用一輛130貨車就裝了個干干凈凈……
學生學習羅陽的事跡和精神
時間: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觀看小兵張嘎的觀后
時間:2023-09-16 22:0:24中學生電影英雄兒女觀后感
時間:2023-09-19 23:0:42大學生英雄兒女觀后感600字
時間: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