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電影《世紀審判》觀感
執行“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的負責人阿道夫?艾希曼受審,來拍攝艾希曼庭審電視片的導演LeoHurwitz想通過抓拍艾希曼眼神和臉部表情變化來證明法西斯主義者也是“人”而非“怪物”,結果他失敗了。Leo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的人文情懷,他想探討“法西斯本質的問題”。在他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法西斯”,一旦讓人們理解了這點,我們才能“抵制住誘惑”,防范種族滅絕這類暴行再次重演。那么,Leo所說的“誘惑”是什么呢?在我看來,就是人性的優越感。
我一直認為人性首先體現在它的動物性。動物會通過某種特殊方式,比如撒尿,來圈定它們的勢力范圍。它有多大的能力它就圈多大,它有可能去侵犯同類的領地,但它無法拓展他能力之外的領地。這被我們稱為動物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在人類身上其實也有體現,人類大到可以組織國家、社會,小到拉幫結派,無不是這種本能的體現;那些能夠圈定自己勢力范圍的人通常被我們稱為“領袖”。與動物的本能表現不同的是,人類的“領袖”總是在試圖擴充自己的勢力范圍,甚至他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就敢躍躍欲試,這就是人性,那種總是試圖證明自己比別人更優越更高貴的人性,而這種“證明”往往需要類似于“法西斯主義”這種意識形態的宣傳手段作支撐。
基于意識形態的宣傳機器一開動,對人的思想控制是無與倫比的,尤其處于敵對狀態的人,那種“把人還當作人來看待”的人性就所剩無幾了。有一部俄羅斯反法西斯戰爭片《女狙擊手》,當片中女主角被問及擊斃多少人時,她回答說:“我沒殺人,我殺的是法西斯”;最近還有網傳,某宗教稱不殺人,但可以殺敵人。且不談正義與否,當這些被意識形態控制住思想的人,他們是可以把某類人從“人”中區分開來,從而為泯滅人性的殺人行為找到可以安心的借口。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這個納粹頭目艾希曼,即使面對自己犯下罪行的紀錄片、證人控訴,他也可以一直面無表情地坐在那兒看著、聽著,因為他根本就沒將猶太人當人看待過,那么,Leo所說的人性在他這兒就無從談起。Leo之所堅持要拍艾希曼的眼神和面部表情,甚至不惜因此跟制片人MiltonFruchtman發生沖突,是因為他堅信,但凡有一點人性的人,即使不擔心“自己行為導致的形象后果”,也一定會下意識地對自己的暴行有所反應。事實上,在看紀錄片時,艾希曼的確臉部肌肉抽搐了幾下,這被其他人認為是笑,雖然Leo堅持認為不是,但不足以證明這是一種悲憫或懺悔式的人性反應,最后Leo承認在艾希曼身上沒有發現他想證實的人性。
當然,他無法發現,因為法西斯主義早已完全占據了艾希曼的內心,甚至完全壓制住了“潛意識”里面可能有的人性。所以,Milton的認識可能是對的:艾希曼所犯的反猶太人暴行是用來表明他可以忍受最殘酷流血事件,“是思想優越性的象征!边@種優越感一旦占據了艾希曼大腦,我們還指望發現他“盔甲上的裂縫”?Leo的不成功不在于他不了解人性,而是他沒有了解“人”是完全可以被馴化成沒有人性的魔鬼,只要他的內心完全被一種優越感占據著。
第2篇:抗日電影《夜襲》觀后感
畢業了,今天借放假的無聊時間,看了一部電影《夜襲》,首先這部電影的題材十分不錯,但表現手法欠佳。
電影以抗日戰爭為大背景,以陽明堡戰役為小背景,為體現抗戰精神、民族精神、大無畏的氣概而拍攝。其講述的是八路軍一二九師769團如何成功炸毀日24架飛機的故事。團長名字叫陳錫聯,片中女記者也是唯一一個女角色叫郭曉娟,還有營長趙大力等。
影片以國共軍隊的沖突為開頭,入戲十分快。而后日飛機的轟炸又使國共沖突軍并肩作戰,體現了影片所要表現的精神。同時又用一個女記者貫穿了全片,使殘酷的抗戰中多了一點柔情。影片深深的表現了陳錫聯的漢子形象,但也無形的表露了他和女記者微微的花火,硬漢子也是人,人也有感情,多了一些感情,不光是誓死抗戰的情感,這是和傳統的抗戰片的不同點。另外也從一個女子的角度親身的了解了抗戰,從她多次驚訝和驚慌的表情可以體現出戰爭是如此殘忍,也給人以遐想。雖然女人加英雄的手法比較老套,但在這部電影中用的還是比較好。不足的是,那女記者在戰地一直用的的照相機。在她被射死后就沒有關于她的戲了,但是最后那個照相機呢?怎么沒了呢?在結尾出現一下應該比較好吧。
另外,在八路軍的英勇抗戰中,也顯露了智慧,比如在山谷走就能斷定鬼子不襲擊他們,聲東擊西連夜回撤,還有在飛機場激戰時用油桶作掩護等等。不僅體現了抗戰堅強的精神,也體現了抗戰中的智慧。所以最后才能做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這電影最大的看點應該還是戰士們的精神,從練飛刀立志飚下鬼子的飛機,到小戰士獨闖飛機場結果被亂射而死,再到最后趙大力的“團長!三架了!”之后又英勇犧牲,無不感人肺腑。
影片拍攝效果確實不太好,很多電腦合成不太到位,但畢竟才投資了600萬,還不及某些電影的十分之一,到這種程度已經特別不容易了。不過看這種電影,看的主要應該是一種愛國精神,而不是戰爭的場面效果和真實程度。它特別具有愛國教育、歷史教育意義,所以把它當做一步教育片來欣賞應該更好,想起小學時候學校組織看的許多電影了。那沒有什么好效果,不是都為了培養學生們的情操么。
大放假的,看看電影應該比天天沒日沒夜的玩電腦游戲強。各位天天開心。
喜歡電影,就瞎寫了一點,寫的不好,多包容。
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下午我查到了抗日戰爭的資料。
抗日戰爭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突然向當地中國駐軍第29軍發動進攻,第29軍奮起抵抗。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8月13日,日軍又進攻上海,同樣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至此,中國結束了對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讓的不正常狀況,開始了有組織的全面抗戰。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余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余萬人、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余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余人關于八年抗戰中國的損失,抗戰勝利后,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余縣市,面積600余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臺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后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余億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周恩來總理簽署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通告,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這場戰爭是血淚的教訓,真是可歌可泣,這場戰爭一直在提醒我們:珍惜和平,勿忘國恥
學生學習羅陽的事跡和精神
時間: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觀看小兵張嘎的觀后
時間:2023-09-16 22:0:24中學生電影英雄兒女觀后感
時間:2023-09-19 23:0:42大學生英雄兒女觀后感600字
時間: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