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坐在電腦前看《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時,我是懷著十分忐忑的心情的,因為已經預知那段清王朝末期屈辱的歷史,知道每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知道他們或生或死,或壯烈,或悲涼,或無奈。畢竟,那不是光明的結局和美好的命運,令人心有不甘又于心不忍。
這是一段眾所周知的歷史。日本為了擴大自己的領土,從島國跳上陸地,將目光投向了東亞,首當其沖的是朝鮮半島,而當時朝鮮半島是在清王朝的庇佑之下的,所以當日本進攻時清王朝必然會參加戰爭。可是,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1894,中國農歷甲午年,海上,威海劉公島,北洋水師,日本聯合艦隊,丁汝昌,鄧世昌,伊東祐亨,明治天皇,慈禧太后,李鴻章,全軍覆沒,《馬關條約》,賠款兩億兩白銀,割讓寶島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我們在中學時代便默記數次,爛熟于心,以至于現在這些短語、數字和黑白照片還在記憶最深處的某個角落渾渾噩噩地或沉或浮,稍作提醒,便能條件反射般地背誦出來,在想到后來的抗日戰爭,我們就更加知道日本的無恥了。然而,這些不是立體的。對于我們這些一百多年后的普通人來說,它們只是一堆毫無意義的短語、數字、黑白照片。沒有感同身受過,我們永遠不能體會那段早已作古的甲午風云是多么蒼涼,多么壯烈,多么無可奈何!只剩下一聲長嘆。
經過這場戰爭,兩個國家的命運從此改變,日本征服了它曾經引以為傲的老師,野心勃勃的登上了亞洲第一的寶座,而清王朝卻更加一蹶不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印跡更深,國家屈辱,人民更苦。
電影的好處就是能使我們以影像的方式來重溫那段不能被忘卻的歷史,特效至少能讓我們觸摸到當年那場震驚世界的大海戰的輪廓,原來,戰爭是如此血腥,如此殘酷,又如此荒謬,這就是真實的歷史。曾經的同學現在兵戎相見,戰爭中就是如此。
電影中最讓我震驚的是清王朝腐敗的程度。其實清王朝在一開始是支持海軍建設的,這畢竟有助于國家的強大,但是到了后期我們可以看到中日兩國在國家層面的差距,北洋水師七年未添一彈,用于海軍建設的軍費被慈禧太后拿來用作壽辰經費,這邊將士十分著急,那邊慈禧十分悠然自得,這是多么鮮明的反差呀!反觀日本,在明治天皇的以身作作則,天皇甚至為了籌集軍費每天只吃一頓飯,把自己的俸祿拿出來毅然捐給國家,日本的海軍力量迅速增強。也許在這就注定了那場戰爭的成敗。任憑海軍將領如何優秀,都無法拯救這個墮落的王朝。
看著電影一開始時福州船政學堂那群給予了中國希望的海軍學子,看著少年鄧世昌那意氣風華的面貌,我感到了陣陣溫暖,要是大清朝有更多有志氣有朝氣有骨氣的愛國青年,那就不會出現后來魯迅筆下那么多渾渾噩噩的人,這個國家便有了希望,但看到這里我就想到了他們必然也是注定的命運,在這個封建的王朝中個人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即使有心但也無力,怎么能拯救從制度上已經腐敗的王朝了。當電影結束,那背景音樂慢慢響起時我真的不知道該做什么了,該反思,該疼惜,還是該怎么。
歷史不能被忘記,一個忘記了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一個忘記了自己屈辱歷史的民族更是無法崛起,那屈辱的歷史我們記著,這是我們崛起的偉大動力。那段已經逝去的舊時光,曾經壯烈,曾經悲涼,曾經屈辱,曾經慘痛,曾經驚天動地,曾經無可奈何,盡管已化作煙云,卻尤未消散。雖然那片,F在十分的平靜。我們需要以史為鑒,也許那段看似荒唐的歷史就在下一個十字路口等著我們,經歷一世又一世的輪回,在驚人的相似中制造再一次的荒唐、執迷、無可奈何,只有時常重溫過去,晨昏定省,方能讓過去永遠過去。
【篇二】
每一場海戰,都決定著兩個國家的命運。
對于甲午海戰,心情是沉重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甲午戰前的中國和俄國、英國并稱為遠東的三大帝國,那時候中國正在進行著一場改革,整個國家至少來講是向上的,GDP總量是不斷增加的,就和現在的中國相似,歷史上把這場改革稱之為洋務運動,史學家甚至有人稱之為同光中興,到甲午戰爭戰敗結束,它持續的時間是整整34年。而現如今,中國的改革從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算起到今年也正好是34年,那么看看現在中國的國際形勢,我不禁有些唏噓感嘆了。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戰距今已經118年了,戰火的硝煙早已消失,喪權辱國的時代也已成過去,就在人們漸漸忘卻百年前的國仇家恨之時,《甲午大海戰》再一次地為過著安定幸福生活的我們敲響了警鐘,落后就要挨打。這個道理永遠不變。
跟隨著歷史的腳步,我重新回到19世紀末期的中國。清政府當權者驕奢淫逸;地方政權割據混戰;底層老百姓渾渾噩噩;外國列強肆意侵略中國,逼迫簽訂多個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成為了中國唯一的選擇。這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景,令人感到多么悲憤和焦急。不犯同一個錯誤的方法就是牢記上一個教訓,牢記教訓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忘歷史。
當然了,中國本身是很難改變的,原因有很多,中國社會似乎自己本身是缺乏創新動力的,只有當鞭子抽到身上,它才會被動的進行變革,那么洋務運動就是了;歷經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政府內憂外患,統治者內部被迫掀起了一場所謂師夷長技以自強的變革,并且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畢竟這對于國家來講是有利的,太后的境界可能沒有這么高,她看到的只是有利于大清的統治而已?上У氖撬鼉H僅局限在了軍事技術方面,而遠遠沒有涉及到中國落后的封建制度。北洋艦隊正是此次改革的產物,當時它位居世界第六,亞洲第一,旅順被稱為亞洲第一要塞,李鴻章在此苦心經營十余年。那么甲午戰敗只能說明一個真理,那就是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絕不是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對手,甲午的失敗是一開始就注定了的。
俗話說,先發者制人,后發者制于人。在變幻莫測的戰局中,戰機很重要。清政府一味求和,保存實力,寄希望于列強調停,來避免戰爭的想法,事實證明是行不通的。當敵人準備充足,謀劃得當時,才發現自己的軍隊還沒開始準備,那時已經晚了。我們應該牢記這個教訓,我們不窮兵黷武,但是我們的軍隊會時刻準備,整裝待發。如今,我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同時,軍隊建設也不能落下,面對主權問題,亮劍、迎戰是我們第一、唯一的選擇。
腐。菏敲恳粋政府都要面對的問題。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有清官就有貪官,貪官就像蛀蟲一樣隱藏在社會這棵茂密的大樹里。暴風雨來臨之際,大樹出人意料的轟然倒下,全拜他們所賜。所以反腐倡廉是我們黨執政的永久方針。我們應該進一步提高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進一步提高拒腐防變、抵御風險的能力。近年來,多位部級、廳級干部相繼落馬,這也正體現了我黨嚴厲打擊腐敗分子,保證黨員隊伍純潔、可靠的決心和恒心。
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國家,要想團結統一,一致對外,就應該首先團結各個民族的人民,在全國團結穩定的條件下,才能全身心的抵御外侮,沒有后顧之憂。民族的大團結,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建設很重要,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幸存的國家,離不開祖先們淳樸、厚重的文化精神,以及一脈相承的文化氛圍。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是我國的基本外交策略,剛柔并濟中充分表現了一個大國的風度和情操。我們始終把經濟建設放在首要位置,但是我們不害怕戰爭,如果必須通過戰爭獲得和平和尊嚴,的我們也一定會像先烈們一樣用生命去保衛我們的祖國和人民。
最后我想說的是——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愿與各位共勉!
學生學習羅陽的事跡和精神
時間: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觀看小兵張嘎的觀后
時間:2023-09-16 22:0:24中學生電影英雄兒女觀后感
時間:2023-09-19 23:0:42大學生英雄兒女觀后感600字
時間: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