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有感
今天看了于丹老師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老師主要講了兩個方面:
(一)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讓孩子懂得感恩,不能一味的驕慣孩子。
老師講的一則寓言,告訴我們父母就像那棵大樹一樣把它所有的東西都無私的奉獻給了那個孩子,到最后他什么都沒有的時候,那個孩子也老了,那個孩子會回來陪陪他一起曬曬太陽,這棵老樹心里也很高興、很開心。是的,做為父母他們要求的并不多,只要孩子好,只要孩子幸福他們就無怨無悔,在父母老的時候要善待父母,我們家長就要做好這個表率,讓孩子也感受到孝心、愛心;再有一個老師說要讓孩子在人群中,多和小朋友交往,這樣人際關系會好一些,培養孩子的仁愛的人際關系。這一點我很贊同,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愿意自己在家看電視、玩電腦、玩手機等,不愿意出去和別人接觸,這樣就不會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要多讓孩子出去和小朋友玩,在人群里多和人接觸,引導他與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孩子在將來的人際關系方面有基礎,不會害怕與人相處。
(二)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要自強、自立,自信,我們家長就應該讓孩子多出去走走,自己去發現一些事情,在他們自己的承受的范圍內讓孩子去發現,讓孩子在人群當中去感受。于丹老師講述了自已和家人去爬山的經歷,說是第一次在正面上山,走的臺階上面后覺得很興奮,第二天,家人都在休整的時候,她自己又從后面沒有路的地方,都是荊棘沒有路,但是她還是克服困難,爬了上去,手上或身上都被拉出了血口子,但是在到山頂的那一刻,比第一次爬上山更欣喜若狂的感覺。成長是要自己去發現的結論,不能只是接受前輩給的理論,要對自己有信心,要讓孩子習慣于發現和觀察。要給孩子機會去觀察和發現,要讓孩子更信任自己的發現。
在這個世界上知識固然重要,比知識重要的是人的經驗,比經驗重要的是人的悟性,一個有悟性的人,對知識的轉化會接受的更快、更好。只要擁有自信,擁有向上的心,孩子就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要想成就別樣的人生,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對自身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一切發現的能力,好老師和好家長完成的是喚醒,不是灌輸,直到現在我們做的太不夠了,以后要按老師說的去做,希望孩子自信、自立、自強,能夠有抗挫折的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展》講座觀后感
周六孩子上興趣班,錯過了于丹老師的演講,特地上網搜了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老師主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講座,學習之后感受頗深。
于丹老師用三個主題串起了整個演講:第一個主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第二個主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第三個主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強。
其中,第一個主題我感觸最深,于丹老師講了一個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樹和孩子》,這個故事以前看過多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動,但也令我深深的反思:我們這一代的家長是否還要延續這種“只知付出不求回報”的深情套路,這樣做,就一定能等到孩子真正長大的那一天?
我的個人觀點是,要讓孩子從小就懂得付出,懂得如何去愛與被愛,即使是父母的愛也不是無條件的,你在享受愛的同時也要理所當然的付出。在生活中,我常常適當的示弱:媽媽一個人做家務太累了,孩子們輪流分擔洗碗的工作,我就在旁邊指導,偶爾也會搭把手;掃地、洗抹布、洗襪子的事情也漸漸做的比較上手了。記得有一次放假我病了,早上起來掙扎著給孩子們做了飯就躺下了,孩子們乖乖吃完飯不但把碗給洗了,老二還給我端來了自己兌的鹽糖水(就是孩子有時候拉肚子我來不及去醫院買口服補鹽液,自己用點鹽和糖加水兌一兌,喝了治療或預防體內脫水很有效的。),看我起不來就拿勺喂我喝,老大落后了一步,就拿紙巾在旁邊幫忙擦流到嘴邊的水,還自作主張幫我量體溫……孩子在被關愛中長大,在關愛別人中成長。
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非常強,尊老愛幼意識薄弱,作為00后家長的我們,即為人子又為人母,我們要隨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只要我們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將來都是最棒的。
學生學習羅陽的事跡和精神
時間: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觀看小兵張嘎的觀后
時間:2023-09-16 22:0:24中學生電影英雄兒女觀后感
時間:2023-09-19 23:0:42大學生英雄兒女觀后感600字
時間: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