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經局工作總結開頭結尾模板范文及工作思路第2頁
環農業為突破,實現環境生態化。以創建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縣為抓手,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涌現出了“茭白和杭白菊秸桿養羊”、“桑枝果枝生產食用菌或加工人造板”“沼渣沼液配送服務”等一大批富有特色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目前,我市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排泄物處理與利用率達97.1%,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4.9%,廢棄農膜回收利用率達95.9%,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率達到99%,主導產品良種覆蓋率達99.3%,均位居全省前列。大力實施省、市各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項目,建成省、市各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7個,示范項目18個,示范企業6個,榮獲省級首批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縣,填補嘉興地區空白。
4.以食品安全為保障,實現產品優質化。穩步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制訂農業地方標準3個,制訂技術模式圖8個,組織實施標準化示范項目8個,其中省級3個。依托市鎮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點),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力度,年各鎮(街道)快速檢測點共檢測基地及散戶蔬菜3302批次,合格率為99.9%,養殖業生豬“瘦肉精”檢測37025份,合格率100%,初級水產品檢測69個批次,合格率100%。強化“三品”質量認證和監管,新增無公害農產品6個,綠色食品1個,有機食品2個,無公害基地面積2.25萬畝。
(二)深化四項建設,優化農業農村發展環境
1.深化“美麗鄉村”建設。以“百花地面·風雅”為主題,推進美麗鄉村全域化建設,強化對10條進城綠色通道、70條沿線村綠道和8個入城口綠化造型建設的有效投入,全市各級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完成綠道建設430公里,拓寬填土185萬立方米,新增綠化面積3275畝,全面建成三條精品特色旅游線路,榮獲省級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市)。以美麗鄉村中心村等節點建設為亮點,完成10個省待整治村、21個省級中心村和5個先進鎮建設。加強文化特色村保護,啟動石門鎮桂花村等3個歷史文化旅游村建設。
2.深化“森林”建設。制定出臺了《市“三個一”綠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完善創森扶持政策,拓寬綠化融資渠道,探索營林護綠新機制,全力推進森林建設,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積120xx畝,完成年度任務的102.7%,其中重點防護林4715畝,完成率104.8%,一般防護林4311畝,完成率105%。大力開展森林城鎮、森林村莊(綠化示范村)創建工作,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個,省級森林村莊4個,市縣兩級綠化示范村32個。石門鎮建立國內首個鄉鎮級森林科普館,獲得省林業廳領導與專家的高度評價,并順利通過省關注委對森林城鎮創建的驗收。
3.深化“兩新”工程建設。在學習借鑒周邊先進縣市經驗做法和征求鎮(街道)、部門意見建議基礎上,根據嘉興市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兩新”工程的要求,先后制訂出臺新一輪農房改造集聚扶持政策,完善“兩新”工程建設考核辦法,確保年“兩新”工作的延續和深化。今年全市農房改造集聚農戶3258戶,完成年度計劃的108.6%,龍翔街道元豐社區和濮院鎮永越社區通過嘉興市級示范性城鄉一體新社區驗收。
4.深化生豬產業轉型發展。以拆除違章豬(禽)舍專項行動為抓手,制定市畜牧業發展專項規劃,推進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建設,加快生豬產業轉型發展。今年全市拆除違建豬舍2486戶,拆除豬舍面積42.09萬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務任務的281%,完成三年任務的145%,拆除禽舍面積18.85萬平方米,創建2個省級標準化示范場,獲得省標準化創建先進縣(市),填補嘉興地區空白。加大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建成病死畜禽生態處理中心1個,公共無害化處理窖10個,規模養豬場無害化處理窖2個。恒生動物處理中心在全國首創病死畜禽生態化處理模式,首條自行設計的生產流水線自7月份石門鎮投入試運行成功后,改擴建的3條流水線建成后形成日處理病死豬10噸能力,能滿足石門鎮及周邊鎮(街道)病死畜禽處理需要。
(三)實施四大行動,提升現代農業發展層次
1.實施產業層次提升行動。大力推進傳統優勢產業的改造提升,積極應用“大蠶一日二回育”、“桑苗嫁接體繁育”等先進技術,加快推進飼養模式創新和蠶桑綜合開發利用。突出市場引領,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全年共組織企業參加展會11個,展會現場銷售額520.2萬元,簽訂訂單合同173個,訂貨金額達到1690萬元。以打造“中國旅游第一大縣”為契機,積極拓展農業功能,加快產業融合互動,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年全市休閑觀光農業總收入超1億元,接待游客128萬人次,紅杉邨成為我市首家全國五星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企業(園區)。
2.實施經營主體提升行動。強化農業有效投入,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啟動農業招商(投資)項目82個,今年我市農業累計投入3.25億元,完成年初預定農業投入增長60%的目標。積極培育現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新增市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3家,組建了嘉興市首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市大運河農機糧油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新增省部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2家。大力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完成工商注冊家庭農場120家,新增嘉興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3家,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5家。
3.實施農業執法提升行動。開展春秋兩季“綠劍”集中執法行動、“打非治違”、“瘦肉精”、“過路豬”、“泔水豬”等專項執法檢查。全年共出動各類執法人員1563人次,檢查投入品生產企業79廠次,投入品經營單位365家次,種養基地9923場次,未發現違法生產、銷售、使用禁限用農業投入品行為。加強護林巡查,鞏固創森綠化成果,檢查各類木材、苗木運輸車輛2710多輛,依法制止毀林案件3起,立案查處林業行政違法案件10起,結案率100%,協助公安機關辦理盜伐林木案件1起。
4.實施科技信息提升行動。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今年共引進試種新品種98個,其中糧油73個,水果12個,蔬菜10個,恢復杭白菊種質資源圃,推廣蔬菜穴盤育苗等新技術30多項。加快現代種業創新平臺建設,大力推進原市良種場改造提升行動,構建涵蓋農業、林業、畜牧業,集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創新與應用為一體的種子種苗繁育和產業化生產示范平臺。引導發展智慧農業和農產品電子商務,完成農民信箱畜牧分平臺和市農業門戶網站改版建設,建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基地1個,全市農業主體通過農業信息網絡和電子商務實現農產品交易額達1.7億元,比上年增長26.5%。
(四)健全四大體系,助力現代農業跨越發展
1.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農機作業、統防統治、小蠶共育、畜禽糞便收集等社會化服務,年新建育秧中心2個,糧食烘干中心3個,22個行政村實現了水稻機插整村推進,全市100%機插水稻采用機械化催芽、機械化播種,機械化育插秧全部實現標準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推廣生豬自動化喂料系統50條和飼料搬運機器人2個,首次引進兔子自動化喂料系統76組,以“機器換人”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規范化操作程度。組建6支畜糞便收集長效管理隊伍,開展規模養殖場生豬糞便收集處理,成立兩個沼氣服務專業合作社,為我市沼氣發展及農村能源推廣提供了技術保障。
2.健全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今年我市被確定為全省四個全國農技推廣示范縣之一,全年建立科技試驗示范基地5個,組織實施省級農技推廣項目4個和市級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工程項目12個,推廣先進農業生產技術16項,培育農業科技示范戶600戶,切實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難題。進一步發揮12316為農服務中心窗口服務作用,今年中心受理電話咨詢481次,接待來人來訪咨詢233人次,受理網上咨詢21次。切實提高農經審批窗口服務水平,簡化審批手續,優化操作程序,農經窗口三次被市行政審批中心評為“紅旗窗口”。
3.健全農業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切實抓好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通過加強疫情監控、強化預防免疫、細化防控監管措施等一系列工作,應免畜禽的免疫率達100%,加拿大一枝黃花集中防除面積723畝,同比下降27.6%,全年未發生重大動植物疫情。積極開展漁船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農機“安全生產月”、應對處置黃浦江漂浮死豬事件等專項行動,深入開展農機、漁業、蠶桑安全生產大檢查,年出動各類農業執法人員3146人次,檢查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2508家,立案查處各類涉農案件7起,結案6起,未發生漁業生產和農業機械等安全事故。
4.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體系。以創建省級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化縣為契機,深入推進村級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完成175個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務,占全市行政村的99.4%,榮獲省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化縣。圍繞村級財務收支、村干部離任經濟責任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展村級財務審計,完成107個村的審計任務,共審計金額9.55億元,落實整改措施221條。根據開發區體制調整需要,認真做好鳳鳴街道長新村等4個村集體資產移交工作,確!叭Y”管理工作的連續性。
(五)深化為農服務,全力打造“三合一”干部隊伍
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制定出臺《市農業經濟局(農辦)效能建設責任追究暫行辦法》,成立效能監督員隊伍,全年開展12次明察暗訪,對效能違規干部依紀依規從重從快處理,有力推動干部作風大轉變;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制定出臺《市農業經濟局(農辦)中層干部考核辦法(試行)》,通過考核增強中層干部工作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激發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落實鎮(街道)農業經濟服務中心、農村經營管理辦公室職能工作責任制,制定出臺《年度鎮(街道)農業經濟服務中心、農村經營管理辦公室職能工作考核辦法》,確保全面完成年度農業農村工作目標和任務。倡導和諧機關建設,關心干部職工生活和身心健康,通過對局集體宿舍改造,為外來人才在工作生活營造良好條件。完成市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大大改善局(辦)干部職工的辦公條件。加強財務運行管理,建立局機關及下屬單位財務集中辦公制度,實現了人力資源整合,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
三、農業農村工作思路
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狠抓落實,穩中求進”工作主基調,以農業轉型發展、農民穩定增收、農村環境改善為目標,以發展莊園經濟、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創建森林為載體,突出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三個重點,著力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美麗鄉村,爭取在謀發展、促轉型、創特色上實現新突破,全面開創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一)以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為抓手,力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實現新突破。把糧食生產安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繼續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完善糧食生產激勵機制,以政策惠農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以科技創新提高糧食生產效率,通過加強基本農田保護、改善農田基礎設施、加快農機與農藝結合、延伸糧食產業鏈,千方面計穩定糧食生產面積。積極探索良種補貼與主導品種、主推技術、訂單生產和種植基地“四掛鉤”,大力提高糧食單產,適度提高復種指數,切實抓好抗災物資、資金、技術的準備,確保糧食保障供給能力。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和保護力度,落實管護責任和措施,確保糧食生產功能區設施長久完好、用途不變。強化省級糧食監測點管理,杜絕擅自變更糧食監測點行為。
(二)以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抓手,力求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新突破。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經營機制創新,推動農民居住向新型社區集中、農村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積極探索“園區化、合作化、產業化、農場化”發展模式,重點推進合作農場發展、合作聯社組建和各類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加快土地整村流轉和長期流轉,推動流轉土地優先向以家庭農場為基礎的現代莊園集聚,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拓展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引導現代莊園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品牌銷售,引入休閑觀光等服務內容,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與互動發展,扶持培育一批農業產業特色鮮明、鄉土文化濃郁、田園風光優美的示范性現代莊園。
(三)以美麗鄉村長效管理為抓手,力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新突破。深入推進美麗鄉村擴面提升工程,完善村莊整治長效管理機制,強化歷史文化村遺產保護和旅游開發,在建管結合的基礎上,有效鞏固省級美麗鄉村先進縣創建成果,著力推進8-10個美麗鄉村精品村和5個歷史文化旅游村建設,力爭完成2個嘉興市級美麗鄉村建設先進鎮創建,全面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品位和個性特色。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配合有關部門啟動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制訂出臺三年行動計劃,因地制宜,分門別類開展治理,力爭用三年時間使經過污水治理的村落呈現氣凈水活村綠鳥啼的美麗鄉村新氣象。
(四)以“三個一”綠化提升為抓手,力求城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實現新突破。堅持優化增量與鞏固存量并舉,城區綠化與村鎮綠化同步,狠抓規劃、土地、資金三個落實,突出重點,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全力開展“三個一”綠化提升行動,深入開展森林、森林鄉鎮和森林村莊創建活動,積極推進“四邊三化”、平原綠化和生態公益林建設,著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平原綠化示范樣板點,實現面積增加、效果增強、檔次提升三大目標,努力構建城鄉一體綠化格局。全年完成綠化造林1萬畝,建設重點防護林5000畝,爭創省級森林城鎮1個、省級森林村莊3個,市縣兩級綠化示范村16個,力爭通過省級“森林城市”驗收。
(五)以農產品安全監管年為抓手,力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實現新突破。以實施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年為抓手,堅持源頭管控與產地準出并舉,標準化生產和執法監管同步,嚴格農業投入品市場源頭監管,全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推行農產品生產記錄,因地制宜、梯度推進建立可追溯的基地產品準出制度。穩步發展好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積極開展區域性農產品品牌認證。有效發揮市農產品綜合檢測中心作用,擴大監測范圍,提高檢測頻率,突出對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品種的檢測。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著力提高應急處理能力。
(六)以生豬產業轉型發展為抓手,力求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創新實現新突破。按照控量提質的要求,建立健全違章豬(禽)舍長效管理機制,深入開展生豬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實現養殖業從鼓勵規模養殖向鼓勵綜合治理養殖污染的轉變,減量減污同步推進。加快實施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合理制訂病死豬收集、運行補貼標準,全面構建“統一收集、集中處理”病死豬無害化收集處理機制,實現病死豬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廣農業投入品減量化、農業廢棄物再利用、農牧結合循環利用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積極推廣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七)以干部隊伍“三政”建設為抓手,力求服務三農水平顯著提升實現新突破。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每月開展1次以上的效能建設自查,不斷增強干部職工的理解力、執行力、創新力,提高干部隊伍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創先爭優意識,致力塑造農經系統“勤政高效、服務優質”的機關形象。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創新學習教育形式,健全黨風廉政責任制,強化對“重要事項、重要崗位、重要環節”的監督,杜絕違法亂紀行為發生。積極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推進干部隊伍尤其是中層干部能力作風建設,切實做到力量往一線傾斜,問題在一線解決,干部在一線鍛煉,作風在一線轉變,努力培養一支浮起來能說,沉下去能寫,走出去能做的“三能”干部。
(編輯:新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