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年度工作總結開頭結尾模板范文第2頁
第一期鯤鵬計劃10個導師與團隊在年初完成了一對一匹配。已有2個項目獲得了近200萬美金的投資,另有4個項目獲得了部分投資。五是“校園引才引智計劃”順利實施。校園引才計劃精心安排了西北線、華中線、北京線等9條較為成熟的品牌路線,組團分赴18個城市35所國內知名高校招才納賢。1260家(次)單位攜35583個(次)崗位隨團參加校園招聘,達成初步意向8202人。蘇州校園引智計劃積極構建校政企三方協作、柔性引智機制,年內共有43家單位與來自
北京大學等12所高校的76位研究生對接開展社會實踐,順利結題或形成階段性成果課題49個,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24個。六是首屆“蘇州技能英才周” 成功舉辦。11月1日—4日,在全國率先成功舉辦了集校企合作、首屆技能狀元大賽等內容為一體的首屆“蘇州技能英才周”活動。活動期間,主會場共有來自省內外101家職業技工院校、千余家本地知名大中型企業參會,達成校企合作意向207項,涉及技能人才7619人。首屆技能狀元大賽共有1000多名選手參加選拔賽、496名選手參加總決賽,120名選手攬獲各類獎項,獎金總額達171萬元。
2.完善激勵機制,引才資助政策深化落實。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人才引進資助政策。本年度姑蘇重點產業緊缺人才計劃共資助人才1361人,發放資助1209萬元;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資助人才55人,發放資助86.4萬元;姑蘇重點產業緊缺人才計劃共有584人獲得資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資助獲批資助35人。積極資助博士后工作站建設和博士后引進,共發放博士后工作資助244.19萬元。出臺了《關于落實〈江蘇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居住證〉個人所得稅獎勵政策的實施細則》,為蘇州“持證”人才發放個稅獎勵。申報江蘇省企業博士集聚計劃90個,其中:企業博士后類55個,自主創業類29個,海外名校類6個。共獲批企業博士后類26人,自主創業類11人,海外名校類5人,共42人,每人獲得20萬元資助。有重點地開展第10批“六大人才高峰”人才項目的申報工作,共向省推薦申報了123個項目,有24個優秀項目入選,獲批資助144萬元。落實高層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政策,共為49人發放醫療資助6.5萬元。
3.加大引智力度,外國專家工作成績突出。我市年內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20個,其中國家經濟技術類高端外國專家項目5項,占全省的55.6%;共上報經濟類和文教類項目51個,其中高端外國專家項目19個,重點項目4個,占全省總申報數的近50%。我市獲批2個省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廣基地、1個省引進國外智力示范單位,以及1個省引進國外智力示范村,數量為全省第一。我市有兩名外國專家入選“江蘇省友誼獎”。我市年內共報送了國家第四批“外!辈牧8份、省“外專”材料10份參評。我市與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合作,分別于3月和6月聯合舉辦了第六屆蛋白質和多肽大會,第二屆國際新材料大會和第四屆納米醫藥國際會議,共吸引了1000多名以外籍為主的國際專業人員來蘇交流對接。共有132位外籍專家與94家企業進行了交流對接。蘇州國際人才英文網于7月10日成功上線。
4.加強載體建設,留學人員工作進展順利。年內我市與23家海外人才協會、專業組織簽訂了合作協議,在歐美澳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布點,開展招才引智活動,推薦優秀項目493個。全年全市共引進海外留學人員1871人,其中博士138人,碩士958人,學士641人,大專134人。加強了留學人員創業園指導工作,年內蘇州陽澄湖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園成為市級留創園、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留學人員創業園成為省級留創園。做好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啟動支持計劃、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選拔推薦工作。
5.積極建站申報,博士后工作喜獲成果。抓住年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申報年這一契機,加強建站預評估,提高申報質量,共推薦“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4家單位申報國家級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等20家單位申報增設國家級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全市博士后工作站新增53個,累計達240個,均繼續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全年全市博士后招收數達90人,累計招收博士后近400人,在站博士后195人。做好江蘇省企業博士集聚計劃申報工作,我市獲批博士集聚計劃人數達284人。
6.創新職稱評審,專技人員隊伍發展壯大。制定實施了一系列職稱評審新政策,建立完善蘇州市職稱評價中心工作制度,在全國率先探索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與高技能人才考評兩大評價體系的貫通路徑,選擇部分行業試點開展技能人才職稱評審工作。年內共評審技能人才中初級職稱105人。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常規性職稱評審工作。辦理初定專業技術資格22840人,向省推薦高級職稱評審47批次2286人,通過評審取得正高級職稱68人,副高級職稱2370人,中級職稱7778人,初級職稱3010人。全年我市通過初定、評審、考試,取得職稱資格的人數逾5萬人。開展“第四屆蘇州民間工藝家”評選工作,全市共有53人被授予第四屆蘇州民間工藝家稱號。
7.注重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隊伍茁壯成長。一是現代化職業培訓體系逐步完善。建立完善以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協同三位一體、覆蓋城鄉的現代化職業培訓體系。蘇州電力技師學院等3家單位被評為省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蘇州技師學院被評為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二是高技能突出和重點人才評選工作順利進行。全市共有48人被評為姑蘇高技能突出人才、298人被評為姑蘇高技能重點人才,姑蘇高技能突出人才累計104人,高技能重點人才累計624人。三是技能人才資助政策深化落實。對姑蘇高技能突出、重點人才全年共發放薪酬補貼181.65萬元;全面完成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計劃,共14所學校申報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符合條件的為2064人,資助總金額達290.84萬元;資助緊缺技師、高級技師588人,發放補貼85.56萬元;發布了我市技師、高級技師培養資助的10個職業(工種),給予培訓經費資助;實施優秀青年技能提升計劃,發布了數控車床工等38個職業工種為年提升計劃資助職業工種。
(二)著力推動就業創業工作取得新突破。年,我市圍繞更高質量就業目標,著力優化就業創業體制機制,有效地促進了就業創業和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的落實。在蘇就業的各類高校畢業生44465人(其中蘇州籍29287,非蘇州籍15178人),其中博士198人,碩士4239人,本科25315人,?14713人。全市年度新增就業17.5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1.33萬,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5.31萬,城鎮失業人員就業中正規就業比例較上年末提高了9.74%。
1.以完善就業促進政策為重點,有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一是鼓勵企業吸納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我市制定出臺了《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小微企業招用應屆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給予企業500元/人的崗前培訓補貼和不超過1年的單位繳費部分全額社保補貼;對各類企業、非公經濟組織當年新招用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應屆高校畢業生,給予20xx元/人的一次性就業補貼。二是援助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明確從年起,對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畢業年度內本學籍地高校畢業生,給予10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職補貼。三是實施職業介紹補貼辦法。制定實施了《蘇州市職業介紹補貼試行辦法》,對符合條件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成功推薦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分別按每人800元和1000元的標準給予職業介紹補貼。四是提高靈活就業人員補貼標準。自8月1日起,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標準由每月233元調整為280元,其中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的人員,補貼標準由每月308元調整為360元。
2.以強化就業服務為抓手,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就業工作開展。一是組織開展高質量就業街道鄉鎮創建。按照國家、省對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要求,結合蘇州實際,在全國率先進行高質量就業評價標準體系建設,組織開展高質量就業街道鄉鎮創建工作。全市已創建就業高質型街道(鄉鎮)10個。二是組織開展充分就業社區(村)創建活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村)達標率均為98%以上,新創建充分就業示范社區20個以上。三是組織開展農村勞動力充分轉移就業鄉鎮活動。制定年省級充分轉移就業鄉鎮參評范圍條件,年末全市農村勞動力充分轉移就業鄉鎮累計達到85%。四是實施對高校畢業生實名制登記跟蹤服務。依托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在全省率先將6196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部納入實名制登記系統,并實時動態跟蹤服務。五是開發公共服務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全市共開發公益性崗位1.35萬個,當年新安置就業困難人員達51.24%。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安置率達到91.3%。六是積極推進農村勞務合作社就業增收示范活動?偨Y推廣農村勞務合作社經驗,引導和激勵勞務合作社更多吸納低收入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全市勞務合作社為251家,其中工商注冊登記187家,入社社員共3.4萬人。
3.以完善創業政策體系為動力,積極推動創業促進就業。一是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政策。制定出臺《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政策的意見》,進一步擴大創業扶持范圍和提高補貼標準,一次性開業扶持補貼標準由20xx元提高到6000元;對吸納就業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開業3年內可按每年每新增帶動1人就業一次性給予3000元創業帶動就業補貼。將小額擔保貸款的首次和二次貸款額度均提高到30萬元。全市共發放創業人員社保補貼3.48萬人次,金額2654.84萬元;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1185人,發放金額450.4萬元。二是開展各類創業促進活動。新建成大學生創業園或孵化中心13個,建成省級大學生創業園2個。深入開展創業促進工作示范單位(崗)創建活動,向省廳推薦申報示范單位26家,示范崗175個。三是創業培訓取得成績。創業培訓1.45萬人,IYB創業培訓企業608家。四是完成創業工作評估審核。會同市財政局對市區年創業工作和已認定的創業孵化基地進行考核評估,確定下撥創業引導資金256.9萬元。
4.以申報國家級產業園為契機,全力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一是重點推進國家級產業園建設。認真制定實施蘇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規劃,“一園多區”的蘇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先后被批準為江蘇省首個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二是提升人力資源服務服務水準。組織參加“優秀省級人力資源市場”和“十大人力資源交流活動品牌”評選活動,我市有2個人才市場榮獲“優秀省級人力資源市場”,有2個活動品牌當選為“十大人力資源交流活動品牌”。三是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全年十大國有市場共舉辦招聘集市2405場,進場單位18.15萬家(次),提供就業崗位440萬個(次),進場人數448.64萬人(次)。
5.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優化培育與崗位匹配的技能勞動力。一是職業技能培訓針對性加強。通過社會招投標方式,確定蘇州技師學院等22家單位為度蘇州市區外來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定點機構,確認賓館服務員等47個職業(工種)為年外來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緊缺職業(工種),對城鄉勞動者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二是技能培訓載體功能得到發揮。重點以我市科技和技能含量較高的大型骨干企業、職業院校和公共實訓基地,以及164所社會民辦培訓機構為載體,開展免費實訓和資助性培訓。三是技工教育教研持續創新。以一體化技工教育教學改革試點為契機,提升技工教育水平,并組織全市技工院校參加部、省兩級技工院校示范專業、重點專業、精品課程、教學名師和專業帶頭人申報工作。積極做好技工院校年度招生工作,全市11所技工院校共招收新生10834人,圓滿地完成了招生計劃。
6.以服務農民工就業為己任,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和新市民中心。全市已加盟省家服平臺“96515”的家服企業達124個,位居全省前三。全年全市新增家庭服務業從業人數為25346人,累計達到15萬人。研究制定《蘇州市關于鼓勵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意見》,創新提出鼓勵家服企業員工制管理、建設家服業技能實訓基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全市99個新市民中心中開展示范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創建活動,協調各成員單位合力促進農民工工作。
(三)著力推動社會保障工作再上新水平。 年,我市在年于全國率先實現養老保障、醫療保障城鄉并軌運行的基礎上,深入推進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發展,覆蓋城鄉各類人群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類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1.深化完善養老保險制度,養老水平繼續提高。一是養老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自1月1日起,啟動實施將蘇州市區市屬醫院職工(含在編人員和離退休人員)全部納入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二是社會保險繳費基數適度提高。從 4月1日起,年結算年度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下限緩調,上限提高為14407元/月;機關事業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下限為4386元/月,上限為21929元/月。從7月1日起,企業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下限調整為2170元/月。三是養老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升。積極探索調整企業退休人基本養老金調整方式,首次將普遍調整中的適當增發與退休人員本人的繳費年限掛鉤。年1月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后,全市105.4萬名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為1512元,比上年末提高了15.7%。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相關計發標準進一步提高,市區戶籍滿20年或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滿15年的參保人員,月基礎養老金提高至300元;市區戶籍不滿20年且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不足15年的參保人員,月基礎養老金提高至170元。居保一次性喪葬補助金標準提高至3600元。被征地保養人員待遇繼續提高,市區被征地農民保養金標準調整為680元/月,按月領取征地保養金待遇的被征地農民喪葬補助費標準調整為3600元。此外,“三線人員”困難補貼調整到每月220元,原郊區農村養老保險退休人員月養老金增加100元。四是老年居民社會化管理政策出臺實施。將參加市區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月領取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和被征地保養金待遇的老年居民,參照市區企業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至年末,市區納入社會管理覆蓋率達到60%以上。
2.深化完善醫療保險制度,病有所醫保障充分。一是探索開展大病醫療保險試點。制定出臺了《關于<蘇州市社會醫療救助辦法>的實施意見》。蘇州市區將年度救助和自費救助整合為大病醫療保險向商業保險公司投保,由市區社保經辦機構與商保公司共同經辦。年,市區(含吳中、相城)共有4.76萬人次參保人員獲得了總計1.16億元的大病醫療保險賠付。二是穩步推進市級醫療保險統籌。完成將蘇州高新區居民醫療保險納入蘇州市區居民醫療保險體系;協調推進蘇州工業園區發放蘇州市社會保障?市民卡工作;制訂發布了《關于規范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地區醫保費用支付的通知》。三是完善居民醫保與職工醫保銜接辦法。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居民醫療保險與職工醫療保險繳費年限銜接機制的通知》,進一步完善居民醫保與職工醫保轉換銜接辦法。四是深化醫療保險付費方式改革。先后制定實施了蘇州市社會醫療保險定點單位檢查考核、績效評價、費用結算辦法,以保證付費方式改革的合理性、科學性。五是提高醫療和生育保險待遇水平。年,退休人員個人帳戶記入金額增加50元/人,職工醫保地方補充(即門診統籌)支付限額上調至3500元(在職)/4000元(退休)。全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60元提高至310元,居民醫療保險基金籌資標準平均達到每人652元,居民醫保門診統籌的報銷限額由600元提高至1000元。同時增加居民醫療保險參保居民產前檢查補貼,定額標準為300元。年醫保年度,在醫保制度范圍內,蘇州市區(含吳中區、相城區)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住院醫療費用報銷分別達到90.5%和78.5%。六是加強醫療保險定點單位監管。啟動智能審核系統運行實施,進一步推動醫;楣ぷ鳈C制從后置式向預警式轉變;將定點零售藥店遠程監控系統推廣至全市所有門診醫療機構。
3.深化完善失業保險,失業有助作用明顯。一是及時調整失業金標準。自7月1日起,失業保險金最低標準由每人每月741元提高到820元,最高標準按最低工資標準由每人每月1370元提高到1530元。二是適時降低失業保險費率。自年11月1日起,全市失業保險金繳費由3%降至2%,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各降0.5%。三是認真做好失業保險金發放工作。全市為11.98萬人(本地人員5.05萬人,外地人員6.93萬人)發放失業保險金,總計金額5.35億元,期末在領失業保險金人員全市為4.84萬人(本地人員2.29萬人,外地人員2.55萬人)。四是及時發放動態物價補貼。全年向失業人員發放動態物價補貼146.69萬人次,發放金額達7910.87萬元。
4.深化完善工傷保險制度,傷有所補效能顯現。年,我市進一步深化完善工傷預防、康復、補償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制度,認真做好工傷認定和工傷鑒定業務工作。一是積極推進工傷預防省級試點工作。積極研究制定工傷預防政策和措施,明確工傷預防工作辦法。積極開展工傷預防及政策宣傳培訓,將工傷預防融入工傷認定的過程,向企業提出預防措施和建議。二是深入開展工傷康復省級示范工作。探索試行早期康復工作的開展,將工傷康復介入時間向工傷認定期間前移。我市省級工傷康復定點機構瑞盛康復醫院工傷康復由一個科室向整個醫院過渡升級,全年收治工傷職工住院人數為490人。進入工傷康復治療的工傷職工康復后,傷殘等級平均下降0.76級,98.22%的工傷職工改善或恢復了身體功能。三是調整工傷保險繳費費率。進一步完善基金預警機制,做好基金支出的測算、分析,部分縣市及時對工傷保險繳費費率進行了調整。四是提高工傷保險定期待遇。制定了工傷人員定期待遇調整的辦法,提高了工傷職工定期待遇標準和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標準。五是做好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工作。全年全市共認定職工工傷3.2萬件;完成工傷勞動能力鑒定2萬人,因病勞動能力鑒定1800人,再次鑒定675人。六是完善工傷行政復議、訴訟案件答復和應訴辦理制度。市工傷保險機構與姑蘇區法院對接,姑蘇區法院在我局設立法律工作站。全年經駐站法官調解,當事人撤訴85起。
(四)著力推動人事管理工作邁開新步伐。年,我市依法規范公務員管理,繼續做好公務員考核培訓工作,實施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和簽訂聘用合同的人數均超98%,穩步推進市屬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積極有效做好軍轉安置工作。
1.公務員招錄和調轉任工作公平公正。在年度公務員招錄工作中,對招錄計劃、資格審查、考試、政審、體檢等環節嚴格把關,實現程序公開、機會公平、結果公正。全市共計劃錄用公務員868名,成功報名人數為34627,最終錄用843名。加大對各任免機關提拔干部流程的監督力度,積極推進競爭上崗,實行領導職務任前公示及任職試用期制度。全年為市級機關348名公務員辦理了職務調整手續,為59人辦理了公務員調任手續,為75人辦理了公務員轉任手續,為1200多人辦理了登記手續。認真做好市級機關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下基層鍛煉,以及市公安局領導職務評定、部分執法勤務機構警員重新套改等工作。認真做好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審核、申報工作,正式上報省公務員局32家。
2.公務員培訓考核工作質量提升。繼續認真開展科職公務員自主選學專題培訓工作,如期完成10期專題培訓,共有1320人參加培訓,參訓率為98.7%;會同市委組織部組織舉辦了10期“菜單式”講座,參訓人數共計1.65萬人次;舉辦市級機關正副科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4期,參訓386人。全年全市公務員在職培訓共計2.37萬人,承擔蘇南蘇北公務員對口培訓135人。在做好公務員培訓工作的同時,全面完成了對全市35558名公務員上年度考核審核工作。與此同時,嚴格規范管理創建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制定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檢查評比達標表彰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對全市創建評比達標表彰活動項目進行清理和重新申報。年度,由我局參與評審報送,并獲得部、省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與工作部門聯合表彰的先進集體22個,先進個人5人(享受省部級勞模待遇)、33人(享受市勞模待遇)。報請市政府給予7個部門記集體二等功,給予19名個人記二等功。
3.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有序推進。積極開展崗位設置和崗位聘用工作,事業單位崗位設置信息入庫率達到98%以上,工作人員聘用信息入庫率達到96%以上,聘用合同簽訂率達到99.4%。順利開展了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市屬事業單位年內公開招聘1次,共有119家單位提供692個招聘崗位,共錄用480人;共審核批準了縣市、區申報的38個批次787個事業單位4463個崗位公開招聘方案的備案工作。
4.人事考試工作成績斐然。堅持以“安全考試、公平考試、科學考試”為目標,制定實施了《蘇州市人事考試工作考評辦法》,認真做好人事考試工作。全年共完成執業(職業)資格類考試32項,參加考試達總科次達到21.79萬人次;全年完成職稱英語考試、職稱計算機考試9次,參加考試33552人次。公務員招錄考試全市共設立考場1227個,36465名考生參加公務員招錄筆試。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共計3092人報名參加考試。其他招聘類考試合計5685人。認真做好社會化委托命題工作,完成3.3萬多份試卷出閱卷任務。
(五)著力推動勞動關系協調工作得到新增強。年,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江蘇省勞動合同條例》、及新頒布的人社部《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江蘇省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辦法》新法新規,著力增強勞動關系協調工作,勞動監察機構共為勞動者直接挽回經濟利益9795萬元,勞動人事仲裁機構共為案件當事人挽回經濟利益4.5億元。我市被人社部授予“全國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管理示范城市”榮譽稱號。
1.勞動監察社會管理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開展全市勞動監察網格化管理系列提質增效活動,將推進全省勞動監察聯動舉報投訴平臺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實現了二、三級網格全覆蓋,有效促進了勞動保障監察監管方式的根本轉變和執法效能的全面提升。搭建政企交流互動平臺,指定專人實時在線為企業解答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解決企業勞動用工管理難題。
2.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深入推進。按照和諧勞動關系試驗區的評價指標體系,在蘇州工業園區積極探索創建國家級和諧勞動關系綜合試驗區。對小微型企業集中區域開展 “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和“勞動關系和諧行業”創建活動,擴大創建活動范圍。將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納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的重要內容,對榮獲蘇州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單位實施分類獎勵機制。年內我市共向省推薦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38家,和諧工業園區4家;在上年1500戶企業參與創建省級勞動保障誠信示范企業活動的基礎上,今年新增培育和參與創建的企業350戶,新增申報評定省級勞動保障誠信示范企業20戶。
3.勞動監察行政執法更加有力。進一步發揮人社與安監、衛生、住建等部門聯動協作機制作用,年內先后開展了6項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全年共專項檢查用人單位14299戶,涉及職工117.01萬人,立案查處用人單位74戶。勞動監察機構及時受理、立案、處理投訴舉報案件,全市對投訴舉報案件中131家存在嚴重違法行為的用人單位實施處理處罰,共計罰款359.21萬元。建立健全欠薪逃匿應急處置機制,全年全市共查處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41起,涉及金額2464.24萬元,依法追究刑事責任3起。積極開展不同層級的執法聯動和不同地區的案件協查,及時有效地處理群體性突發事件。
4.企業工資分配調控得到強化。適時調整我市月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上調為1530元/月,增幅達11.6%。發布了27個蘇州重點行業的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企業人工成本,及企業新進人員初次就業工資指導價位,提高了工資指導價位的參考價值。積極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和區域性行業性工資集體協商,全年全市共審查工資專項集體合同9118份,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797份,分別增長了23%和13.2%。
5.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有方。堅持以“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的原則,強化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將工作重心從裁決為主轉變到調解優先上來。全市89個街道、鄉鎮和17個開發區的勞動保障所全面設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2309家300人以上企業和20233家已建工會企業100%建立勞調組織,重點推進小微非公企業設立區域性、行業性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勞調組織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仲裁調解和司法調解“五位一體”調解機制的優勢,提升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調解和矛盾糾紛化解的質量和效率。堅持“以調為主、調裁結合”的柔性處理方式,將調解貫穿于勞動人事爭議案前、庭前、裁前等案件處理各個環節,充分利用各種調解資源,追求勞動爭議調解成效最大化,仲裁立案案件調解率從上年的55%提高到67%。
6.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水平有效提升。大力推廣使用省仲裁管理信息系統,進一步完善案件受理、立案、調解、庭審、審批等環節的管理,提高辦案效率和質量,一裁終局案件零撤銷率和按期立、結案率達100%。積極依法處理重大集體勞動爭議案件,實現重大集體爭議案件優先受理、優先辦理、優先結案。全年全市共妥善處理10人以上集體爭議案件289起,其中50人以上集體爭議案件36起。我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
(六)著力推動公共服務方式實現新轉變。年,我市與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相配套,積極推進覆蓋城鄉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標準規范、均等共享、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
1.創新服務,科學規范經辦模式。由市就業管理中心為主實施的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標準化建設實現突破。我市編印的《社區(村)公共就業服務規范(試行標準)》,被省質監局列為江蘇省地方標準項目,并申報為國家人社部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市社;鸸芾碇行脑谌珖讋摗吧玢y平臺”,通過在社保經辦機構和合作銀行之間搭建資金流轉平臺,實現安全、規范、便捷的社會保險費用征繳和支付。積極探索實施就業、社保經辦服務由“一站式”到“一窗式”轉變。
2.主動服務,有效化解經辦難題。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依托自主研發的“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社區平臺”信息系統,開展了蘇州市及全國13個省、市地區異地居住人員養老保險待遇網上認證工作;通過“大市異地就醫結算平臺”,蘇州大市內異地就醫的參保人員在就醫地就可按照“參保地政策”、“就醫地目錄”直接審核報銷。
3.高效服務,大力提高經辦效率。我市實行就業和社保自助一體機服務延伸到社區(村),與“金保工程”勞動就業、社會保險、“蘇州社會保障?市民卡”等信息系統網絡實時連接,100%覆蓋到人社系統經辦服務窗口和基層社區(村),提供了信息查詢、業務經辦等自助服務。全市累計發放“蘇州社會保障?市民卡” 723.7萬張,其中市區發放311萬張。市社保中心、信息中心實施的社保網上業務建設,實現了網上申報、網上轉移、網上異地就醫、網上待遇支付、網上屬地管理、網上資格認證、網上社銀平臺、網上公共查詢、網上經辦預約、網上證明打印”“十網”信息便捷服務。
(七)著力推動自身基礎建設工作再創新業績。年,我局圍繞本部門的中心工作,注重強化基礎建設,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為圓滿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局牢固樹立依法行政理念,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機制。開展20xx以來發布的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推進行政行為規范化建設,確保具體行政行為公正合法。嚴格做好重大行政處罰報備工作,年度共向市政府報備重大行政處罰案件5起。梳理行政審批事項,依法取消“工傷保險費率審定”和“人才交流會審批事項”,增設“經營勞務派遣業務”行政許可事項。依法穩妥處理行政爭議。建立完善行政應訴制度,積極做好依法出庭應訴及行政答辯和舉證,我局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基本全部獲得人民法院肯定。做好政府法制監督平臺和權力運行平臺的備案申報工作,確保權力運行公開透明。
2.宣傳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全方位構筑立體化宣傳格局,注重輿情監控,著力強化正面宣傳引導,為推動人社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積極抓好政務信息工作,編寫《蘇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144篇。強化與媒體溝通交流合作,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和新聞通氣會,發布各類新聞通稿85篇,被國家、省、市各類媒體錄用宣傳稿件1166篇。穩慎辦理“寒山聞鐘”論壇答復,穩步推進官方微博建設。蘇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網站訪問量1087萬人次,發布各類信息2090條,采編制作各類專題網頁13個。局網站被評為“年蘇州網民最喜愛的十大蘇州政務網站”。蘇州電視臺云媒體電視“蘇州人社”欄目正式上線運行。優化提升12333服務效能,全市12333咨詢電話呼入總量178.4萬個,接通率95.3%。
3.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堅持干部隊伍德才兼備的原則,嚴格選人用人標準,規范選拔任用程序,進一步完善干部競爭上崗機制,及時完成局及事業單位科級干部的調整、考察、任免工作。組織開展對局全體干部的學習培訓,不斷提高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認真做好全局機關和15個直屬單位干部職工的日常人事管理、績效工資管理、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
4.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強化。根據中共蘇州市委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十二項規定,我局制定實施了《蘇州市人社局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十六項規定》,并嚴格執行和長效管理。我局作為我市評議政風行風9個部門之一,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四位一體”平臺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活動,在改進作風、依法辦事、服務質量、政務公開、清正廉潔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完善和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聘、職稱評審等環節的監督,有效地預防腐敗現象的滋生。
5.局機關黨委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關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精神,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和全局黨員干部職工思想教育,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局社保中心黨總支被授予“蘇州市十佳服務型黨組織”稱號,就管中心黨支部被授予“蘇州市20xx~20xx年度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組織開展領導干部下基層“三訪三促”活動,密切與基層、企業和人民群眾聯系。突出抓好作風效能建設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市人才中心、社保中心、就管中心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加強和改善黨組織對工青婦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工青婦組織服務人社中心工作的積極作用。
6.督查與信訪工作成效進一步顯現。認真實施《年度全市重點督查工作計劃》,配合市委市政府圓滿完成了涉及人社工作專項督查任務。全年市本級共辦理各類信訪事項1592件,承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提案73件,其中人大建議27件,政協提案46件。按時辦結率為100%,辦成率為97%,滿意率為100%。
(編輯:琛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