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信委工作總結開頭結尾模板范文及工作計劃第2頁
新泰機械、源通電器等企業申報重慶市技術創新指導性計劃項目23個;獲批飛達機械、新康潔具等重慶市技術創新示范企業5家;推薦申報重慶市企業技術中心企業3家,重慶中小企業研發中心企業5家;組織企業申報“重慶三個一百”重點新產品項目35個,指導企業申報認定知名商標12個。二是加強用能監管。進一步強化了工業節能,從源頭上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發展,突出抓好了化工、建材、電力、造紙、焦化等重點行業和企業節能工作,對20個技改項目實行了節能審查,對年綜合能耗在3000噸以上的15戶重點用能企業實行目標責任制,下達了目標分解任務,嚴格執行能耗限額標準。15戶重點用能企業預計節約標準煤3.6萬噸。三是淘汰落后產能。有序推進了淘汰落后產能和關閉小企業工作。完成了渝澳建材機立窯主要設施設備的拆除;永福煤焦、渝西紙板廠等2戶企業成功申報國家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市政府已經下達目標任務;宙原機械、飛達機械、永川豆豉、石油化工、宙原機械等4戶企業申報國家關閉小企業(原址)計劃。
(五)突出工作重點,加快城鄉統籌信息化建設。
一是云端智能城市建設工作。完成td基站建設214個,gsm基站建設456個,正在建設td基站117個,gsm基站17個,覆蓋城區、園區、鎮街等區域。完成衛星湖街道、陳食街道、吉安鎮等19個鎮街信息化示范鎮平臺建設,進行1對1現場農信通專員培訓300余次,提升各鎮街的政務易活躍度,提升了相關鎮街的政務易活躍度。二是云端智慧社區建設工作。協助永川電信分公司對智慧社區工作人員配備了專用手機客戶端,對社區信息員進行了操作培訓。完成了城區未試點和大安街道辦事處、衛星湖街道辦事處、陳食街道辦事處的11個社區居委會平臺搭建前期所需資料收集,為智慧社區平臺的建設做好準備。三是兩化融合工作。與和平源科技公司和浙江高格軟件公司共同舉辦了兩化融合論壇活動,指導和跟蹤了60多戶企業產銷存和財務管理等信息化軟件使用工作,推進了企業兩化融合進程;組織了航凌電路、西源凸輪軸、紅江機械、理文造紙、新泰機械、永鍛機床等重點企業加強與重慶cio協會、兩化融合促進中心的合作與交流。
(六)強化監管排查,維護經濟社會和諧穩定。
一是加強安全監管。簽定了電力、天然氣、民爆、通信行業《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組織開展了民爆銷售企業、電力、天然氣、通信行業安全生產工作和安全大檢查,開展了餐飲及特種用氣場所天然氣安全專項治理。共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排查4次,排查安全隱患95處,整改95處,確保了安全生產零事故。二是化解信訪難題。進一步細化了委領導接訪群眾安排表,實行委領導定期接待群眾ab角制度,制定了委領導輪流接待群眾和集中接待群眾的工作制定。委領導共公開接訪和約訪201件次,接訪和約訪群眾20xx余人次,解決各類問題120余件次。同時,按照“事要解決”要求,對涉及我委的信訪積案和信訪突出問題,堅持做到“五個到位”,全力做好化解和疏導工作,先后妥善化解了鄉鎮企業供銷公司職工、昊升公司職工信訪問題和鄉鎮貿易貨棧職工安置問題。對較為復雜、需要一定時間解決的澳建材公司職工群體、235庫退休職工等信訪問題,切實做好了穩定工作。三是做好民生工作。大隆二線、鳳陳二線、勝科線已建成投投運;永榮自供區電力改造移交工作已完工;城區棄管小區電力設施改造工作,已整改了15個小區23臺變壓器、線路和配電設施,使3087戶居民用上了穩定、安全的放心電;農網改造線路已全面啟動,投入了資金4145萬元完成了高壓線路94公里,低壓線路403公里改造工作。完成全區農村天然氣供區劃分工作;永川15公里“中衛-貴陽”天然氣管道已全面建成;一環路城區民用天然氣管網有效推進,新裝農村天然用戶5216戶,城區6165戶,人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七)加強機關建設,營造企業發展良好環境。
一是開展示范活動。開展了“黨員示范科室”創建活動,在各科、室、辦、中心評比命名一批共產黨員示范科、室等并授牌;評選表彰了10名優秀干部職工,進一步調動了機關干部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開展教育培訓。組織各鎮、街道辦事處,工業園區以及相關企業中層以上經營管理人員200余人開展了“民營經濟專項資金項目庫建設暨企業管理與資本運營”專題培訓,優化了各級經濟管理干部和企業家的知識結構。組織干部職工到新泰機械專題學習了智能機床運行原理和結構,進一步提高了干部職工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開展廉政教育。組織干部職工觀看了廉政教育警示片、《雷峰》等影片。與重慶新泰機械有限公司聯合舉辦了“慶七一·廉潔文化進民企”黨課培訓,邀請了區檢察院領導作了《培育民企廉潔文化,促進科學健康發展》廉潔教育專題講座,進一步增強了干部職工廉政意識和責任意識。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工業總量小。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僅只有277戶,預計全年產值650億元,戶均產值2.3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實現產值在重慶所占比重分別僅為5.56%、4.14%,與周邊的區縣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二)要素保障難。110kv紅江站、三教站建設緩慢,110kv港橋站尚未啟動建設,鳳高線、西源專線未如期完成,直接影響項目竣工投產,如永高塑業、特川建材、航豐機械、渝西鋼鐵等企業因電力需求不能正常滿足致使未能正常達產。鳳凰湖g 區天然氣環網建設啟動緩慢,導致海通公司等企業不能按時投入運行。
(三)企業成本高。調查顯示,勞動力價格(從去年5月1日起永川區最低工資由750元升至1050元,電子行業普工工資上漲15%,機械電子行業普工工資上漲18%)增加20%,原材料增加10%,能源、物流等要素成本急劇上升,多數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四)新增亮點少。因市場、資金等原因影響,部分業主建設積極性不高,項目建設推進緩慢,如富勝科技(臺川橡塑)、上豐管道、峰光汽配、兆際科技等項目已接地,但建設進度緩慢或沒有開工建設。今年新建成投產的工業項目僅10個,且沒有新增入統規上企業,新的增長點未形成。
(五)產業層次低。“4+1”主導產業支撐能力不足,4大主導產業產值僅占規上企業總產值的59.66%,其中機械裝備產值占規上企業產值的16.38%,電子信息產值占規上企業產業的9.97%,紙及紙制品產值占規上企業產值的18.79 %,金屬冶煉及壓延產值占規上企業產值的14.52%。本地企業配套能力差,產業鏈沒有形成,煤炭、鋼鐵、建材等傳統資源型產業支撐永川工業經濟半壁河山,產業結構不合理。
(六)創新能力弱。全區27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僅有高新技術企業5家、科技創新示范企業6家,企業內部建有專門研發機構的不到20%,能夠承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的企業僅占規模企業的10%。加之企業科技創新投入嚴重不足,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總體數量較少,科技創新能力薄弱。
四、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
,區經信委將按照“穩中求進、進而求質”工作要求,按照“141”工作思路,即圍繞建設全市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目標,狠抓運行調度、產業培育、項目建設、城鄉統籌信息發展四項重點,全力營造一個良好發展環境,努力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二)年度目標。
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20億元,增長10%;增加值210億元,增長10%;計劃萬元gdp能耗下降到0.844噸標準煤,萬元gdp能耗下降3.5%。工業園區總產值達到625億元,增長25%,工業增加值200億元,增長29%;全區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0億元,同比增長5%。
(三)工作措施。
1.圍繞目標,全力打造全市重要的制造業基地。
以工業園區為載體,按照新型工業化發展要求,結合“4+1”產業定位,鞏固汽摩、柴油發動機及零部件、石油井口機械等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數控機床整機及零部件產業,打造重慶市數控機床產業基地,推動機械裝備產業上檔升級。進一步壯大筆電配套產業,培育發展智能家電、數碼相機、手機等終端產品,做實做強電子信息產業。圍繞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再生資源回收、拆解與預處理、再生資源和廢物無害化處理三大產業體系,改造提升黑色金屬冶煉產業,做大做強再生鋁、再生銅等金屬冶煉及下游壓鑄加工、再制造等產業。大力發展牛皮箱板紙、高檔生活用紙、涂布白板紙、中高檔書寫印刷紙及辦公用紙,改造提升造紙及紙制品產業。,4大主導產業規上企業力爭實現產值500億元以上,在規上企業產值中占比達到70%,進一步夯實全市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產業基礎。
2.突出重點,培育大城市建設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1)強化運行調度。一是加強工業目標運行調控。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強化運行監測監控,定期深入鎮街、園區、企業開展調研,及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月度調控目標,加強產能調度。同時,幫助企業狠抓生產、拓展市場,促進銷售穩定增長,確保規上企業實現產值720億元。二是加強要素保障供給。進一步加大供電供氣部門協調配合力度,著力推進110kv紅江變電站、220kv城南變電站、110kv塘灣變電站建設、110kv蓮花變電站、110kv三教變電站和110kv港橋變電站等供電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鳳凰湖南部延伸線、三教工業園輸氣管線建設,促進中貴輸氣管線渝西支線建成并盡快投入使用。著力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暢通融資信息,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全力保障企業發展電氣和融資需求。三是加快推進民生工程。多方籌集資金,有序推進城區無人值守變壓器改造工程,全年計劃投入改造資金1.3億元,改造無人值守變壓器205臺。做好永榮、紅爐片區供區改造移交后續工作,繼續做好農村電網改造工作,計劃改造農革電網線路400公里。做好農村天然氣供區劃分后繼工作,進一步明確職責,切實加強農村天然氣建設管理工作,加強農村天然氣安全知識普及和安全宣傳工作,提高農村民居生活質量和保障安全。
(2)狠抓項目建設。一是做好“退二進三”工作。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退二進三搬遷步伐,力爭重慶液壓機電公司、躍進機械廠搬遷項目開工建設,完成紫光化工、金翔化工、蘭科化工環保搬遷原址環境整治和規劃工作。二是促進項目落地建設。加強與各工業園的溝通協調,定期清理簽約未建項目情況,積極協調配合相關部門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土地、資金、供電、供氣等要素問題,確保簽約項目盡快落地建設,形成梯度推進、滾動發展的項目建設機制。三是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定期調研項目建設推進情況,及時更新重點項目儲備庫。加快香港力勁機械、“圈區管理”再生資源加工、東方科力整機項目、臺正數控機床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盡快形成新增長點。,力爭新開工建設項目50個,新竣工投產項目30個,新投產項目實現產值25億元。
(3)提升產業層次。一是注重資源節約。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和關閉小企業力度,續續做好飛達機械等4戶關閉小企業工作,完成永福煤焦主體設施、設備拆除工作。積極開展節能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企業、群眾的節能意識。嚴格執行能耗限額標準,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技術改造,確保節能降耗達到要求。二是培育產業龍頭。圍繞“4+1”主導產業,全面掌握企業發展潛能,篩選確定行業龍頭企業,圍繞龍頭企業引進布局上下游相關產業,提升產業集聚度和關聯度。發揮數控辦專業招商優勢,突出以數控機床的機械裝備制造產業招商方向,引進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整機企業。鼓勵企業技改升級,以新項目入駐、建成投產和企業技改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力爭新引進項目5個,工業招商引資突破5億元,工業利用外資突破2.5億元;培育20億級企業2戶以上,10億級企業15戶以上,5億級企業20戶以上。三是提高創新能力。整合科技資源,形成一批面向行業和區域、開放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研發設計、檢測測試等公共技術服務。做實做強鳳凰湖院士工作站和文理學院金屬材料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探索建立區校共建先進智造技術研究院。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創建市級以上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提升科技含量和技術創新能力。,申報市級技術中心2家、市級中小微企業研發中心2家,市級技術創新項目(重點新產品)立項15項以上,r&d投入強度同比提高30%,達到6.5億元。
(4)加快信息化發展。一是農村信息化建設。配合移動公司做好基礎網絡設施建設、電子政務提升工程、信息興農工程、物聯網示范工程等信息化工程建設,完成全區未試點4個鎮街、行政村的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重點打造13-15戶信息化應用涉農企業,實現農業生產指揮調度、實時價格行情發布、市場動態信息發布、農產品電子商務、購銷對接,打造農產品“產-供-銷”的商貿信息化平臺。二是推進“兩化”融合。繼續組織好新泰機械、西源凸輪軸、飛達機械等10戶裝備制造企業與重慶市兩化融合促進和服務中心交流與合作,與普拓科技公司合作舉辦兩化深度融合專題論壇,邀請專家專題講解兩化深度融合相關專業知識,引導企業自身強化信息化建設意識,加速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三是智慧社區建設。加快建成“智慧社區平臺”,完成大安街道辦事處、衛星湖街道辦事處、陳食街道辦事處的5個社區居委會平臺搭建,利用本平臺建成社區便民服務網站、社區政務數據中心、社區綜合管理系統、綜治網格管理系統。進一步完善社區附件的配套功能,強化社區工作人員培訓指導工作,提升社區工作人員的使用能力。
3.優質服務,當好親切貼心的“娘家人”。
(1)營造和諧環境。進一步加強民爆、天然氣、供電、通信行業的安全監管,切實做好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確保安全生產零事故。扎實開展好群眾教育路線實踐活動,以干部社區日、干部大走訪活動為載體,收集了解社情民意和群眾疾苦,妥善處置一些長期積累的信訪突出案件,努力化解一批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2)提升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和機關隊伍建設,采取集中學習和現場教學等方式,通過聘請行業專家教學或組織干部職工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學習了解,拓寬干部職工知識面,提高干部職工專業業務知識水平和全方位服務企業發展能力和水平。
(3)提供貼心服務。認真落實項目建設現場辦公會制度、項目建設督導制度、項目建設定期推進會制度、項目秘書服務制度、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以現場辦公會為主要方式,發揮綜合協調服務功能,整合相關職能部門服務力量,著力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項目用地、電氣保障、融資需求、招工用工、周邊環境整治等諸多困難和問題,盡心盡力為企業提供優質、貼心的服務,真心實意做好企業“娘家人”,為工業經濟發展營造良好政務環境。
(編輯:琛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