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目標、任務和重點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國際環境仍然復雜多變,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曲折向好。我國經濟已進入增速換擋、結構調優、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國家實施“史上最嚴”《環保法》,對發展既是機遇,也是嚴峻考驗。湘潭經濟增長雖有下行壓力,但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我市經濟總量已有較大規模,產業結構在不斷優化,改革效應正逐步釋放,隨著國家實施長江經濟帶戰略、長株潭獲批自主創新示范區、滬昆高鐵通車、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等,還將迎來更多機遇,完全有基礎、有條件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我們必須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實現新常態下的新作為。
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深入推進“四化兩型”、“三量齊升”、“兩個率先”,更加突出轉方式調結構,更加突出改革攻堅,更加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向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5%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9%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進出口總額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10%和11%;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3.7%,全面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穩增長、調結構,優化發展格局。
推進項目建設,不斷擴大有效投資。依靠優質項目促進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增長點和持續增長動力。全年安排重點項目300個左右,年投資800億元左右。突出抓好泰富重工二期、中國(中部)國際商貿城等10大產業項目,楊梅洲大橋、湘江風光帶等10大基礎設施項目,竹埠港“退二進三”、河東第二污水處理廠等10大生態環保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10大社會民生項目。完善項目推進機制,促進項目順利建設和竣工達效。集中力量抓好戰略招商引資,瞄準世界500強、行業龍頭和“補鏈強鏈”企業等,加強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創新和完善招商引資方式,增強招商韌勁,全年引進市外資金275億元以上,推動品新科技、清華同方等優質項目簽約入駐。實施全市統一的招商引資政策,統籌項目引進和布局,提高招商效率。
注重企業培育,做強做優市場主體。高度重視國有大中型企業發展。優化環境,加強服務,促進駐潭央企、省企發展壯大。積極支持湘鋼調整產品結構,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以上;湘電加快風電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和發展海上風力發電產業,打造新能源裝備制造領軍企業;江南、江麓加大軍民結合產品研發力度,打造軍民融合型、質量效益型企業;江濱加快技術研發和創新,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推動市屬國有企業加快戰略性重組,以產業鏈為紐帶,整合形成一批集團公司。支持非公經濟發展。大力推動步步高集團等進一步做大做強。促進湘潭電化、華拓數碼等一批成長性好的企業加快發展。鼓勵中小型企業通過加強科技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對接資本市場實行股份制改造,以技術和管理的雙輪驅動帶動轉型升級。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小微企業,引導、扶持個體工商戶升級為企業。完善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認真落實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加強融資性擔保體系建設,探索風險分擔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全資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引導作用,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積極穩妥開辟渠道引導民間投資。完善監測和預警機制,強化風險防控,促進企業規范穩健發展。
致力產業振興,優化產業結構。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積極引進和培育3D打印、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智能產業和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加快恒潤高科整車生產基地、上海斐訊大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力爭泰富重工二期、威勝電氣產業園、吉利新能源汽車、湘潭高新區企業加速器等項目竣工投產。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加快推進機電、冶金、建材、食品等傳統產業智能化、低碳化改造。積極推進住宅產業化。加快發展新興服務業。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會展經濟、研發設計、節能環保、信息消費、快遞等業態。支持星宇電商物流等電商企業發展,推動傳統企業向電商領域拓展,引進和培育電商代運營機構,做大電商平臺,打造網商聚集區。抓住互聯網生態圈發展機遇,逐步將岳塘經開區打造成長株潭供應鏈核心樞紐。以湖南一力物流公路港為龍頭,逐步將雨湖工業集中區打造成區域性工業物流基地。改造提升商貿流通、住宿餐飲等業態,大力培育核心商圈、專業市場、市場群和特色街區。繼續推進義烏小商品城建設。努力創建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完善以旅游交通、智慧旅游為重點的服務體系,促進旅游產業升級發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重點抓好窯灣歷史文化街區、昭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潤澤東方文化產業城二期等項目建設。推進湘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總產的基礎上,以發展“兩型”農業、都市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等為重點,打造3家以上現代農業示范園,打造5個連片10萬畝以上的優質稻高產示范片,建設10個千畝以上蔬菜產業園和2個萬畝以上蔬菜示范片,高標準建設3個萬畝油茶和2個萬畝楠竹示范片。推進生豬標準化養殖,抓好沙子嶺豬品牌開發,提升養殖品質和效益。引導工商資本發展高標準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等現代種養業。引導土地流轉,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打造科技支農平臺,加快湘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均增長15%左右。加強國省糧食倉儲物流項目建設,抓好國省下達新增地方糧食儲備任務。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緊密結合。以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契機,以駐潭高校為智力支撐,以市產業創新研究院為平臺,整合全市科教資源,加強人才隊伍和項目建設,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打通技術研發、產品開發、產業化生產等關鍵環節,加快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堅持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突破一批行業核心技術。加強產學研結合,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進園區、進企業。積極支持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工程學院成為產學研結合的示范基地。立足湘潭軍工技術優勢,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重點發展工程機械、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裝備、大型礦山裝備、海工裝備、智能裝備等產品,努力把軍民融合產業打造成湘潭具有規模優勢的特色產業。
布局“一軸一帶”經濟走廊,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搶抓國家重點實施長江經濟帶戰略機遇,規劃和布局“湘江高端服務創新產業軸”、“環線經濟帶”等“一軸一帶”經濟走廊,“一軸”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一帶”重點發展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局面!跋娼叨朔⻊談撔庐a業軸”依托湘江黃金水道,對接長沙湘江新區,以湘江兩岸空間,布局濱江經濟,重點發展金融、商務、現代物流、科技創新、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等高端服務業。近期重點完善規劃,加強項目策劃、引進和建設。切實加強對沿江建設的管控,在建高端服務業項目嚴格按規劃實施,其他項目要優化調整,確保不破壞“創新產業軸”格局,為下一步布局產業贏取主動。“環線經濟帶”依托已建成的北二環、東二環,整合環線區域的產業、科教、區位等優勢,加強互聯互通建設,培育連接長、株、潭,貫串湘潭高新區、湘潭經開區、昭山示范區、天易示范區、岳塘經開區、雨湖工業集中區等園區以及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環線經濟帶。依托“環線經濟帶”加強統籌,強化招商合作和產業配套,促進園區、產業之間協同、融合發展,避免產業同質同構。今年,抓緊“環線經濟帶”的規劃、布局和建設,依托已有園區的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完善產業鏈群,先期推進北二環、東二環區域產業發展;西二環、南二環區域按經濟帶要求進行規劃控制,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
提升各區域發展水平,優化多點支撐格局。加快園區轉型發展。落實省政府創新創業園區發展“135”工程部署,推動園區“二次創業”,打造園區升級版。突出主導產業立園,加大全市園區發展統籌力度,進一步明確各園區定位,分類實施統一的政策和管理,促進園區錯位、特色發展。昭山示范區、岳塘經開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其他園區突出工業主體地位,推進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全面跟進園區配套建設,積極發展匹配工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加快標準廠房建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大力創新園區管理體制和內部運行機制,提升園區服務企業的能力。推動縣域經濟特色發展。鼓勵、支持縣(市)加強產業規劃,進一步優化功能分區。支持湘潭縣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湘鄉市以輸變電及電氣設備為主,加快發展特色經濟。支持韶山核心景區實行封閉管理,加快打造全省紅色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大力發展縣域園區,支持園區圍繞主導產業,加強重大項目引進和建設,鼓勵采取“一區多園”、“飛地經濟”等模式,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立經濟區或鄉鎮園區。推行“園區+生產基地”模式,發揮工業對農業的帶動作用。增強鄉鎮的經濟功能,引導鄉鎮根據當地特色資源,做強特色產業,努力打造一批經濟強鎮。發揮綜保區優勢,壯大開放型經濟。全力支持湘潭綜保區建設,引進一批外向型企業,加快配套項目建設,確保年內封關運行,帶動全市外向型經濟發展。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培育壯大一批外貿企業,引導企業打造外貿優勢品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推動精品鋼材、農副產品、特種機電等產品出口。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培育和引進服務外包企業20家以上。
(二)推動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增強全社會發展活力。
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企業改革改制。鞏固市屬國有企業改制成果,加快推進“事改企”工作,穩妥解決企業改制歷史遺留問題。積極配合央企省企分離辦社會職能。努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融合發展。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國有企業實行分類管理,擴大市屬國有企業納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范圍。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扶持體系,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益性項目建設等領域,加快推廣PPP模式。鼓勵采取吸納社;鸷捅kU資金、引進境外資本等手段,降低融資成本。繼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強化后續市場監管。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財政預算管理制度,完善政府預算體系,積極推進預決算公開。進一步推進依法治稅工作,逐步建立財稅優惠政策清單制度和公開制度,加大收費項目清理力度,嚴格非稅收入緩減免,提升收入質量。出臺財政撥款結余結轉資金管理辦法,完善預算編制與結余結轉資金掛鉤機制,進一步盤活財政沉淀資金?茖W分類管理政府性債務,積極向上爭取債券發行額度,嚴格控制政府性債務規模,落實債務清償責任,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
推進“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完成“兩型社會”建設第二階段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能源、資源節約集約使用制度,建立有效調節工業用地和居民用地合理比價機制。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科學劃定耕地、森林、濕地、水體等生態保護紅線,強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在韶山推進綠色GDP考核評價指標試點。開展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完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管理體制。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和環境污染事故追究制。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廣第三方合同能源管理。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
推進社會領域改革。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啟動學區聯盟辦學改革。完善考試招生制度,推進中考制度改革。健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啟動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和教師績效工資分配改革試點,中小學校長、教師交流輪崗400名。加快現代職業教育改革,探索創建職業教育聯盟,推動中高職銜接貫通工作。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和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積極探索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加快基層衛生綜合改革,努力構建“醫聯體”模式,支持社會辦醫。加快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積極爭取建設用地和補充耕地指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地需求。進一步加強土地市場調控,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加大對閑置土地、低效用地的處置力度,探索存量建設用地二次開發機制,依法依規解決土地遺留問題。探索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開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加快推進落后小煤礦關閉退出。加快農村綜合改革。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培育國家級示范合作社5家、省級10家、市級20家,培育示范家庭農場20家。啟動國有林場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民宅基地、林權和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創新農村金融產品,繼續拓展聯戶聯保、訂單擔保和個人授信等貸款模式。加快實施城鄉統一戶口登記制度,啟動居住證制度。
(三)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北進中強”步伐。
加快“北進”,拓展發展空間。著眼長江經濟帶開放走廊建設,實施新型城鎮化“三年行動計劃”,聚集交通網絡著力北進、兼顧東連,促進城市空間與產業空間契合。湘江風光帶九華段和昭山段全線拉通。九華大道、昭山北路建成通車。推進長株潭城際鐵路、益婁高速、京港澳高速殷家坳互通連接線建設。啟用滬昆高速昭山南互通。啟動G320湘潭繞城線城際愛揚道湘潭至湘鄉段建設。加強與株洲連通,武廣大道歐塘至G107段竣工通車,昭云路、銅板路加快建設。打造湘江黃金水道,啟動湘潭易俗河港區一期、河西中心港綜合水上服務中心建設。完善市域交通內網,強化內外通道互聯互通,確保潭錳路響水段、福星東路等道路竣工通車,拉通寶塔南路、大湖南路等丁字路,加快一環東路建設,啟動熙春北路、泗洲北路、望江西路等道路建設。加強橋梁管理和維護。完善城區慢行道路系統。湘潭公汽公司河西、河東新綜合站場建成啟用,湘潭客運中心站、韶山綜合客運樞紐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建設多種運輸方式無縫對接的綜合性站場。
突出“中強”,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加速中心城市擴容提質,抓好“兩房兩棚”、“兩供兩治”工程。推進萬樓新城、九華新城、岳塘新城建設。繼續完善河東城區功能,加快河西城區更新改造。加快城市地下老舊管網改造,新城區逐步普及綜合管廊。推進雨污分流,完善城區給水排水管網系統。加快河東第二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河西、河東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和湘潭經開區污水處理一期工程投入運行。加強垃圾處理設施、立體式停車場和地下停車場建設。深入推進工程建設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全面啟動“智慧湘潭”建設。逐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為抓手,繼續強力推進超限超載、交通秩序、車窗拋物、噪音污染、工地揚塵等專項整治。清理整頓戶外廣告,加強夜景景觀設計和建設,扮靚城市空間。大力加強居民小區管理。開展“微文明”市民行動。努力解決城區交通堵點問題。推進綜合運輸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智能公交”。進一步規范出租車經營管理,核定出租車公司收費標準并向社會公示,嚴厲打擊非法營運行為。加快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推動公共交通逐步向縣(市)和中心城鎮覆蓋。在具備條件的村設立快遞投送點。
加強生態建設,促進“兩型”發展。落實省“一號重點工程”部署,深入推進湘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規劃和實施好竹埠港地區治理與開發。加快推進錳礦地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二期、涉錳企業綜合整治、歷史固廢治理和國家礦山公園建設。加強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和種植業結構調整。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湘江干流兩岸禁養區范圍內規模養殖全部退出。全面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全力抗擊霧霾。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國家試點城市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8%。推進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嚴格執行建筑節能標準,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120萬平方米,完成建筑節能改造10萬平方米。抓好城郊結合部、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等的綠化提質改造,實施公園、小游園增綠補綠工程,提升城市主次道路綠化水平,加快芙蓉大道等綠廊建設,啟動寶塔公園、張家浸公園建設。推進愛勞渠綜合整治。加強昭山“綠心”、水府廟水庫等生態涵養區保護,加快水府廟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開展國省道路兩旁“裸露山地”綠化工作。完成營造林12.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6.2%以上。
統籌城鄉,推進一體化建設。加強農村公路、電力、供水、燃氣、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村公路大中修和管理養護。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改造,完成50個村農網升級改造。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山坪塘清淤擴容3000口,建設高標準渠道300公里。加快國家重點鎮和特色鎮建設。完成特色鎮專項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產業園區建設規劃編制,完善特色鎮路網、管網、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完善基礎設施,規范農村建房。啟動新一輪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重點抓好垃圾分類減量無害化處理和馬路市場整治等工作。實施“點亮鄉村”工程。繼續抓好梅林橋城鄉統籌示范片、姜畬現代農業示范區及30個美麗鄉村等示范片區建設。加強移民地區、邊遠地區建設,重點推進65個省定貧困村和9個礦區村建設。
強化規劃管控,提高建設效益。切實強化規劃權威,堅決杜絕建設失序問題。高水平做好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工作,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功能布局和產業布局。推進宜居湘潭、特色湘潭規劃,全面啟動城市路網、地下管線普查和綜合管網專項規劃編制,完成寶塔路過江通道選址論證,完善河東城區等新城區民生設施規劃,開展重要地段和區域城市設計。開展新型城鎮化規劃指導意見專題研究,加快編制完成村鎮布局規劃,做好特色農居點規劃設計。提高規劃的公眾參與度。完善規劃“一站式”服務和三維輔助審批系統建設。制定實施《城鄉規劃法》細則,加強規劃實施的全方位、全過程監督,實行規劃實施責任追究制度,確保規劃嚴格落實。加大規劃執法力度,完善常態化的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查處違法違規建設。
會計專業本人工作志愿怎么
時間:2024-02-09 09:0:30最新事業單位工作人
時間:2023-09-19 00:0:34黨員個人相互批評意
時間:2023-09-21 11:0:03最新總工會換屆工作
時間:2023-09-18 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