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十八大以來,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中央對扶貧工作作出重大戰略調整,提出建立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為適應扶貧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摸清貧困人口底數,了解致貧原因,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增強決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按照上級要求,筆者深入到掛點鄉鎮西江鎮以上門走訪、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等多種方式開展精準扶貧專題調研,并形成如下報告:
一、西江鎮精準扶貧工作概況
(一)基本情況
西江鎮位于會昌縣北部,東臨瑞金市云石山鄉,南連本縣莊口鎮,西接本縣小密鄉,北鄰瑞金市萬田鄉,下轄23村(居)委會、383個村小組。面積196.4平方公里,總戶數16396戶,人口63998人。經篩選識別,目前全鎮人均純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貧困人口仍有3840戶12963人。按貧困屬性分,低保人口占17.1%,五保人口占2.6%,其他貧困人口占80.3%;按貧困成因分,因災、因病、因殘致貧占45.3%,因學致貧占4.2%,因自然環境差致貧占4.1%,因缺產業、技術、資金致貧占46.4%。
(二)工作措施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該鎮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實踐,從建立結對幫扶機制、發展產業幫扶等方面入手,以“六個到村到戶”為總體要求,精準發力,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一是結對幫扶到村到戶。組建幫扶工作隊伍。在縣派該鎮22個縣直幫扶單位的基礎上,結合鎮村實際,從鎮屬各單位、各村(社區)選派鎮村干部、黨員、致富帶頭人等共220名幫扶人員,建立由駐村組長任隊長,縣幫扶單位干部、駐村干部、村干部、致富能人為成員的22個扶貧工作隊,與全鎮貧困人口3840戶12963人結對幫扶。嚴格幫扶工作制度。制定出臺了《西江鎮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每個幫扶責任人每周必須到村到戶一次以上,掌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找準幫扶辦法,制定幫扶計劃,做到“不脫貧不收隊”。
二是產業扶貧到村到戶。針對缺產業、技術、資金致貧的貧困人口,依托現有的產業基礎,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支持鼓勵發展各類生產加工業,并在資金、技術、用地上給予大力扶持,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全鎮種植葡萄超過1000畝、臍橙超過10000畝、大棚西瓜及蔬菜各1000畝、烤煙900畝、蓮子500畝,新植油茶2000畝;年出欄生豬逾3萬頭,實現產值3200余萬元;電子、服裝、鞋帽等加工企業達到60余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0家。
三是教育扶貧到村到戶。針對因學致貧的貧困人口,實施好“扶智工程”。加大保學控輟力度,提升基礎教育質量水平,讓每個貧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支持中職招生重點向貧困家庭傾斜,繼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為貧困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充分利用“雨露計劃”“陽光工程”等平臺,加強對貧困家庭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幫助其掌握專業技術,增強致富本領。
四是基礎設施扶貧到村到戶。針對基礎設施薄弱的特點,持續加大投入,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升基礎設施的承載力。投入400余萬元,實施了9個扶貧重點村的整村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及小農水項目;投入500余萬元,實施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啟動牛睡村高陂、南星獅仙崠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實施了紅星村豪豬大橋、紅星大橋危橋改造等道路交通項目。
五是保障扶貧到村到戶。對貧困對象中符合農村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條件的,及時落實相關政策,給予相應補助救助。對符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的幫扶對象,優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一對一、全覆蓋”的幫建工作,提高幫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仍然住在危舊土坯房且無經濟能力改建的特困戶,想方設法籌集改建資金,努力實現應改盡改,切實改善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
六是移民搬遷扶貧到村到戶。針對因自然條件差導致的貧困人口,采取移民搬遷的方式扶貧。由于山區群眾居住點多、面廣、分散,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昂,就醫、就學、就業等基本需求難以保障,要實現脫貧只能實施移民搬遷整村推進項目。制定了科學的移民搬遷規劃,分步驟穩妥有序推進。同時,引導貧困戶在遷入地就業創業,促使移民搬遷群眾住得下來、發展得起來,逐步脫貧致富。
(三)存在的問題
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有三個問題較為突出:
一是識別難度不小。除絕對貧困人口低保戶和五保戶易識別外,相對貧困人口因村民的收入難以準確測定,且貧困人口數量較多,扶持對象難以精準識別,存在鑒定難的問題。
二是投入明顯不足。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雖然有了比較大的改觀,但仍不能滿足當前及今后的發展需要,例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大;水利設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澇條件不足,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很弱。扶貧資金籌集渠道狹窄,僅依靠扶貧辦的項目資金和縣直幫扶單位的有限扶持資金,與扶貧的投入需求相比只是杯水車薪。
三是脫貧難度加大。自我發展的能力弱,貧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觀念陳舊,學習意識不強,缺乏致富能力和發展門路。在走訪農戶中發現,貧困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病殘戶或無勞動力戶,脫貧難度較大。返貧現象突出,每年都會出現一部分已經脫貧的人群,由于脫貧基礎不牢,因突然的疾病、災害、入學等又重新返貧,而且返貧人群容易成為扶貧工作的盲區。
二、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若干思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精準扶貧工作事關全局,意義重大。要抓好這項工作,必須從長遠考慮、從現實出發,上下聯動、統籌推進,按照“133”的工作思路,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一)樹立“一種理念”。扶貧工作艱巨繁重,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需要不同尋常的耐心和毅力。以往,少數干部對扶貧工作往往是“只喊喊、不到村”,“只轉轉、不用心”,“只談談、不落實”,這些說到底都是思想上缺乏“真扶貧”的意識;有些貧困戶不思進取、好吃懶做,以“吃低保、靠救濟”為榮,缺少“真致富”的志氣。實行精準扶貧、有效減貧脫貧,必須牢固樹立扶真貧、真扶貧的理念。一方面從思想教育、考核導向等方面入手,讓各級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貧、潛心扶貧;另一方面加大對貧困戶的正面宣傳教育力度,實施“扶志工程”,引導貧困戶樹立“崇尚致富、脫貧光榮”的理念,讓貧困戶真心想脫貧、真心想致富,充分激發自身“原動力”。同時,大力引導社會力量真心參與扶貧、真正幫扶脫貧,在全社會形成“扶貧向善”、“濟困光榮”的良好氛圍。
(二)突出“三個精準”。一是精準識別,解決“要扶誰”的問題。按照統一規范的識別標準和操作流程,嚴格把好群眾申請關、入戶調查關、民主評議關、公示監督關、確認審核關,精準識別出真正的貧困人口。同時,建立科學的監測評估體系,根據貧困戶動態化管理的要求,對穩定脫貧的及時退出,對返貧需扶持的及時納入,引入第三方識別機制,通過入戶正面抽查及側面輔助分析貧困戶銀行存款、子女就學、醫院就診、用電量等情況的方式進行逐一核實,確保貧困人口識別的精準度。二是精準施策,解決“怎么扶”的問題。采取群眾“點菜”、政府“下廚”方式,做到“三個一”,即為貧困戶建立一本扶貧臺賬、制訂一個脫貧計劃、定做一套幫扶措施。堅持開發扶貧與救濟扶貧“兩項驅動”,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對低保戶、五保戶等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織牢社會保障“網”,實行政府“兜底”、救濟扶貧;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愿貧困人口,根據不同的貧困成因,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集中政府、市場及社會資源,主要采取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移民扶貧、基礎設施扶貧等模式給予個性化、精準化幫扶。三是精準幫扶,解決“誰來扶”的問題。建立縣領導結對鄉鎮、縣直部門結對村、黨員結對貧困戶的到戶到人的幫扶責任制,做到幫扶全覆蓋,要求不脫貧不脫鉤。同時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愛心人士參與扶貧,引導農村致富帶頭人以“傳幫帶”的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在全社會形成“扶貧向善、濟困光榮”的正能量。
(三)建立“三項機制”。一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激勵機制?己藱C制是推動工作的“方向標”,建議結合各縣(市、區)的貧困程度制定更具操作力、個性化、具體化的考核措施,特別是對國定貧困縣的考核要降低對GDP指標、財政收入增長等指標的考核權重,著重增加扶貧減貧的考核權重,真正形成以扶貧減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同時,針對當前貧困縣不愿、不敢“摘帽”的現象,建議建立脫貧“摘帽”激勵機制,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對提前脫貧“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變、投入力度不減,并給予適當獎勵,讓貧困縣敢“摘帽”、愿“摘帽”。二是建立涉農資金整合統籌機制。當前,涉農資金多頭下達、零敲碎打、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現象仍然存在,盡管各地在整合統籌涉農資金上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但受限于體制機制性障礙,成效非常有限,急需從更高的層面、更深的層次、更廣的范圍加以解決。因此,建議市里對全市涉農資金進行科學規劃和統籌歸并,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統籌,集中財力辦大事,做大扶貧資金總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建立金融扶貧引導機制。當前,受行業性質所限,金融機構“嫌貧愛富”已成為一種不成文的做法,即使能夠給貧困戶貸款也是杯水車薪,很多貧困戶因為缺少資金長期無法脫貧致富。因此,建議市委、市政府出臺激勵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引導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大對貧困戶的信貸支持。
【篇二】
一、提高認識,增強精準扶貧責任
十八大提出“至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但我鄉至底仍有727個貧困家庭,2117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18.34%,其中輕度貧困人口1220人,占總貧困人口的57.6%;中度貧困人口483人,占總貧困人口的22.8%;重度貧困人口414人,占總貧困人口的19.6%。全鄉有癌癥患者40人,精神病患者32名,智障肢體殘疾的有323人。南嶺作為產煤鄉鎮,挖煤曾經是村民的主要職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238人患有矽肺病,因病返貧的人數達668人,未來幾年可能因病返病的家庭和人口還會增加。如果不能全面脫貧,就無法實現與全國同步小康目標。扶貧工作任重但道不遠,做好精準扶貧工作迫在眉睫,為此,我鄉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扶貧領導小組,設立了扶貧辦,確定了2名專職干部抓精準扶貧工作,按“因戶施策”的精準扶貧辦法對727個貧困家庭明確了具體幫扶措施,召開了全鄉精準扶貧工作促進會,進一步增強了全鄉上下做好精準扶貧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摸清底數,夯實精準扶貧基礎
在去年建檔立卡的基礎上,對的精準扶貧對象進行了全面詳盡的摸底排查,共排查出9個人于底已經脫貧可以摘帽,識別出9名貧困人口作為擬新增建檔立卡對象,列入幫扶名冊,對摘帽的和擬新增的對象予以公示,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建立了規范的檔案,做到戶有卡、村有簿、鄉有檔、進退明。按照縣扶貧辦分配的任務,經村篩選、鄉把關,確定了要脫貧摘帽的300個貧困人口名單、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以及幫扶具體目標。
三、強力推進,精準扶貧發力提速
一是發展“一畝地”經濟。發揮蓮花的生態優勢,借助南嶺交通相對便利的條件,積極發展農業帶動脫貧。扶持現有的藍莓、葡萄、火龍果、油茶、油菜、香菇、山羊、野豬、黃牛、蜜蜂等大大小小數十個種植養殖基地,成立專業合作社,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共同發展生產,比如嶺水的油茶種植合作社將帶動6個貧困家庭脫貧。服務好剛落戶的江西省泰昌農業、萍鄉市金泰農業公司的農作物體驗園、百果園、中老年養生園等休閑觀光、生態旅游項目,力爭把南嶺打造成一個現代農業示范園。趁阿里巴巴進駐農村的大好機會,發展好“互聯網+”電子商務、生態旅游項目,讓本地農產品、文化產品出得去,讓外面人流信息流進得來。
二是幫助“一代人”受教育。關注貧困戶的下一代成長,如圳頭村劉某因智障致貧的后代智力很正常,塘邊村楊某因失去雙親跟隨爺爺奶奶長大但今年已考上大學,象這樣貧困家庭的孩子,政府將利用扶貧助學貸款、陽光雨露計劃政策和鄉助學基金、社會捐資等方法給予扶助,保證孩子上得起學。有54名貧困人口享受了雨露計劃,有3名參加了農耕機技能培訓。
三是幫助“一批人”就業和創業。優先照顧貧困人口就業,全鄉58名保潔員中有14人是貧困人口;有12人在煤球廠、193人在鞋面廠、傘廠就業。硯溪村幫助14個貧困家庭加入裝煤協會,以機械代替人工作業,每年每戶可創收6000元。全鄉有50個貧困家庭自主創業,嶺水村的刑滿釋放人員朱伴茂自主創業養蜂150箱、長埠村因病致貧家庭周英芳養豬50多頭、養鴨300多只,年內可以實現脫貧。
四是用好“一批政策”。統籌移民和危房改造資金,有21個貧困家庭可以改善住房條件。做好扶貧開發和低保扶助兩項制度銜接,實現414個重度貧困人口政府兜底保障“全覆蓋”,“結窮親助民富活動”中可以幫助50個貧困家庭發展生產。
五是建好“一批設施”。著力在路、水、電、通訊、網絡、教育、衛生方面爭取項目,盡快完成硯溪村的道路、四桂村的萬人千噸飲水工程、鄉衛生院住院大樓、郵電所、示范性幼兒園、千坊教學點等項目的建設,改善727個貧困家庭生產生活條件。
會計專業本人工作志愿怎么
時間:2024-02-09 09:0:30最新事業單位工作人
時間:2023-09-19 00:0:34黨員個人相互批評意
時間:2023-09-21 11:0:03最新總工會換屆工作
時間:2023-09-18 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