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激發市場活力和內生動力。在國內外環境錯綜復雜、宏觀調控抉擇兩難的情況下,我們深處著力,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的根本之策,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我們從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作為本屆政府開門第一件大事。國務院機構改革有序實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推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各地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大幅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擴大“營改增”試點,取消和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348項,減輕企業負擔1500多億元。這些都為市場松了綁,為企業添了力,全國新注冊企業增長27.6%,民間投資比重上升到63%。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在全國進行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啟動不動產統一登記。簡政放權等改革,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發展動力和社會創造力。
我們推動開放向深度拓展。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與瑞士、冰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實施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改善海關、檢驗檢疫等監管服務。成功應對光伏“雙反”等重大貿易摩擦。推動高鐵、核電等技術裝備走出國門,對外投資大幅增加,出境旅游近億人次。開放的持續推進,擴大了發展的新空間。
二是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確保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面對跌宕起伏的經濟形勢,我們保持定力,明確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只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轉方式調結構不放松,保持宏觀政策基本取向不動搖,以增強市場信心、穩定社會預期。
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動,經濟持續下行,中央財政收入一度出現多年少有的負增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一度異常升高,國際上出現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聲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擴大赤字,不超發貨幣,而是增加有效供給,釋放潛在需求,沉著應對市場短期波動,保障經濟運行不滑出合理區間,讓市場吃了“定心丸”,成為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一招。去年財政赤字控制在預算范圍內,廣義貨幣M2增長13.6%,符合調控要求。
在保持總量政策穩定的同時,積極盤活存量、用好增量
會計專業本人工作志愿怎么
時間:2024-02-09 09:0:30最新事業單位工作人
時間:2023-09-19 00:0:34黨員個人相互批評意
時間:2023-09-21 11:0:03最新總工會換屆工作
時間:2023-09-18 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