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財經頻道報道,有研究報告顯示,,全世界都要漲工資,而且實際漲幅將是三年來的最高。其中,中國員工的工資將平均增長8%,增幅位列全球第一。
所謂“8%”,是指全國人民的平均工資增幅。從積極角度來說,退休人員工資增幅有望超過“8%”,自然會拉高平均工資增幅。據悉,今年養老金有望再提10%,這有助于“8%”的實現。而且,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也有助于實現“8%”。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28日,共有27個省(區、市)和深圳市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約14%。另外,大城市和東南沿海城市工資增幅相對較大,也有望拉高平均工資實現“8%”。
當然,高收入行業、壟斷企業的員工工資有可能繼續保持高幅增長,對“8%”也會作出積極貢獻。即便有這些積極因素,但要實現“8%”困難依舊很多。比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上調,已經在去年7月底前兌現完成,他們的工資在再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眾所周知,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主力”。在新形勢下,不少企業的經營情況并不理想,國企工資總額已與效益掛鉤,企業效益差工資就要下降,這就不利于平均工資增長;而部分民企業績不佳,也沒有能力大幅提高員工工資。特別是制造業,企業員工一般較多,但在這一輪經濟結構調整中面臨不少壓力,漲薪動力不足。有機構調查顯示,長三角二類城市區域整體薪酬調整計劃趨于保守。在已制定調薪計劃的參與調研企業中,47.8%的參與調研企業選擇下調調薪比例,這就會“拖累”平均工資增長。
從以往情況看,我國不同行業之間、崗位之間、地區之間的平均工資差距比較突出,必然延續這種現象,那么,低收入行業、崗位、地區的工資水平就會影響平均工資增長。毫無疑問,高收入行業、崗位、地區相對少,而低收入行業、崗位、地區相對多,總體來說不利于平均工資增長。
再從去年居民收入增幅來推測,今年實現“8%”也有難度。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7%。在新形勢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幅有可能達不到7.7%,那么,平均工資增長能否實現“8%”就很可疑。
我們要意識到,中國經濟進入中高速發展,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或者說平均工資增幅,也會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在這種背景下,對于未來工資增幅的預測必須要謹慎。同樣需要指出的是,工資增幅多少不是關鍵,關鍵是工資差距是否在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