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健全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中央根據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在校生人數和校舍生均面積、使用年限、單位造價等因素,建立了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
比如,2006年汶川地震后,校舍安全問題突出,—實施校舍安全工程,中央投入300億元,帶動地方投入3500億元。
針對部分薄弱學校辦學條件較差,,又啟動了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共投入656.6億元。
四是鞏固和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保障機制。中央財政通過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保障農村中小學校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
另外一方面,在“;”的同時,著力“補短板”,積極支持解決農村義務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從起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中央財政共安排約657億元。從起,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資金將用于大力支持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
二是從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央財政共安排營養膳食補助資金301.9億元。
此外,財政還將關注點放在努力“提質量”上面,支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專門啟動“特崗培訓”、“國培計劃”和鼓勵地方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體系。
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快速增長,財政投入占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總投入的比重也在不斷提升。
當然,資金的投入越多,需要的監督和管理越多。3月國務院啟動了督導工作,督導委員會將前往各地進行督察指導工作加強對經費使用的管理。
保障機制改革基本目標實現后,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為此,業內人士提出完善義務教育財政支持政策的思路:圍繞“;尽⒀a短板、提質量、促公平”,按照“政策框架不變、內容充實完善、標準動態調整、經費管理加強”的理念,堅持“更加注重薄弱環節、更加注重均衡發展、更加注重質量提高、更加注重投入績效”的原則,聚焦薄弱地區攻堅克難,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努力構建覆蓋面更廣、保障水平更高、管理更加規范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