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低工資同時限高福利
公務員工資為何令人關注?恐怕最關鍵的原因是公務員在收入分配格局中地位的優越性,與社會職業靠勞動來獲取社會資源和社會保障不同,公務員更具 身份化與福利化的特性。比如,工資之外的津貼、獎金、福利房以及令人充滿遐想的職務消費等,這些統統被稱為工資之外的“灰色收入”;又如,公務員不用繳納 養老保險,退休后還能拿90%、95%的原工資,在職和退休兩頭不吃虧。此外,還有職務腐敗的種種猜想。
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公務員一直沿襲著低工資優福利的分配制度,建立在干部終身制,公務員是“國家的人”,包辦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模式之 上。隨著社會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分配格局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公務員制度改革滯后的固有弊端被凸顯出來。一方面,低工資優福利,不僅造成了政府不 小的負擔,也使得更多的社會資源被權力用以自肥,如住房,影響社會公平公正。并且,由于職務、區域、行業的差別,福利也有天壤之別,公務員“同人不同命” 的現象比較普遍,基層公務員、低級別公務員和經濟欠發達地區公務員,“福利”成色不足。
另一方面,工資制度設計的不合理,也造成了公務員內部薪酬差別的固化。嚴格的職務與職級的工資制度,高工資對應著高官位,一直都是公務員薪酬的天花板。而基本工資加地方性津貼的設計,客觀上造成了發達地區與其它地區同類公務員的收入差距。
顯然,工資不是單純公務的薪酬問題,既包括公務員在社會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地位,也包括公務員管理體制中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穩定隊伍,提高效率。
一方面,要變隱性分配為顯性分配,清理和取消公務員福利與補貼,并建立公開透明的財政支出機制,讓“提低工資”建立在“限高福利”有前提之上。 另一方面,要加快公務員養老的并軌,讓公務員以職業者的身份參加社會保障,消除養老包辦這一“最大社會福利”。只有解決好了這兩大問題,公務員工資改革或 者說“漲工資”,才具有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設計,建立比照增長機制等,都只是破除工資結構性矛盾的技術問題。
抓準公眾不滿原因
不錯,大家是對公務員群體帶有以偏概全的情緒,突出反映在對其腐敗案件頻發和收入不透明的質疑,但是作為國家有關部門應該與時俱進地準確預估公眾情緒。公眾較為反感公務員漲薪之處更在于“主次不分”和“缺失民主評價機制”。
正如大家普遍以為的“有權調整漲工資的都是公務員,先漲工資的也是公務員”。正是如此“不怠慢自己”,才導致了公眾反感情緒的不斷升級。我們可 以想像,假如公務員漲薪不再總是這樣“享受在前”、“先己后人”,而是讓企事業人員先調,加上其漲幅再與企事業人員相差不大,那公眾還會公務員每有漲薪就 會吐槽翻天嗎?
由于近年來公務員漲工資步伐的停滯,現在給予適當的調整也是可以被公眾接受的,尤其是真的不再以職務論高低,而是向基層公務員和艱苦崗位傾斜, 應該是調整的正確方向。但前提是,公務員漲工資何人說了算,尤其是在考核考績時,如果仍然沿襲現有的“關門考核發放”,那必然還是引起公眾的不滿。
公務員漲工資政策慮及到公眾情緒,這是國家機關和政府機構應有的謙卑,值得肯定,但在分析公眾反感情緒時,最好還是要把準脈搏找對藥方,別總是 以為公眾不滿公務員腐敗,應該相信絕大數公眾還是支持公務員漲工資的,只要完善相應制度,做到分清主次,不再總是“甩開企事業人員”,倘若再能讓公眾對公 務員獲取薪酬高低有權作出評判,特別是被服務對象也能參與到公務員漲薪的評價體系中,那所謂的公務員每次漲薪公眾都有負面反映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