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民航飛行員的獲取途徑主要以航空公司委托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的訂單式培養為主,由航空公司在各地高中畢業生和大學在校生中選拔人才,并支付全程學習費用。學員從民航飛行學院成功畢業并取得駕駛資格之后,與航空公司簽訂“終生合同”。
相比而言,民營航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要靈活得多。
吳貴華介紹,蔚藍航校招生主要分為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包括訂單培養、臨時培訓在內的航空公司送培生;第二種便是航校自主招來的自費生;此外,為了維持航校教學的人才儲備,航校也會自己招收一定比例的公費生。
在蔚藍航,F有的生源結構中,自費生占據了大多數。自費生正常完成全部學習過程的學費為66.9萬元,時間在兩年左右。吳貴華表示,由于近年來民航業快速發展,為飛行人才提供了更靈活的就業選擇,選擇自費學習飛行駕駛的人數正在逐漸增多。
“現在只要是航空圈子里的人都明白,雖然自費學習需要自己承擔高額的費用,但是畢業之后可以自己去跟航空公司談年薪,有時候差距一年能到幾十萬。”吳貴華稱。
由于空域資源和諸多的政策限制,航校的盈利并不像想象中那樣簡單。
國內空域近70%存在管制,即使教練飛機上天訓練,也必須每次事先得到批準。“這導致我們的飛行訓練經常無法按計劃進行,這客觀上增加了很多成本。比如我們的飛機,停一天,就要損失幾萬塊錢。”吳貴華稱。
此外,由于國內航油供應的管制,也導致燃油成本普遍高于國外。據吳貴華測算,各種復雜的因素加一起,綜合起來,在國內培訓一個飛行員的成本比送到國外還貴出10萬元。
“比如說南航,一年要招200個飛行員,每個能省10萬元的話,那就是很大的一筆成本。”吳貴華稱,這導致了出國培訓仍然是目前各大航空公司培養學員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