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公眾:有潛意識的抵觸情緒,也有理性的期待
普通公眾對此卻有著不同的理解。如有網友表示:“在企業上班要企業效益好才有工資加,做公務員即使國家經濟不好也會加工資,更關鍵的是,我們的公務員數量龐大,人浮于事,許多事情還做不好,比如環境污染,食品不達標等,這些相關的公務員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不是一樣在加工資?所以,難怪有那么多人參加國考,擠公務員的獨木橋;難怪公務員的許多灰色收入、福利被取消后,盡管怨聲載道,還是沒有人離開公務員隊伍!币陨峡捶ㄔ诰W絡上引起了相當多的共鳴。在當代中國,公務員在住房、子女上學等方面享受的一些優惠政策導致普通公眾對公務員的“隱性”福利進行了夸張的想象,而灰色收入、貪污腐敗等現象的存在,則使絕大多數的公務員給少數貪官背了黑鍋,不僅嚴重損害了公務員形象,也成了本次反對公務員加薪的主要理由。客觀來講,中國絕大多數公務員生活在基層,其生活水平與普通民眾相當,完全稱不上所謂“特殊人群”,更不要說與一些社會精英相比。只能說相對輕松的工作性質與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職場生活產生了鮮明對比,一些公務員“看臉辦事”的服務態度,同樣引發了相當多的不滿,綜合以上種種原因,公眾在談到公務員加薪這個話題時,更多的帶有潛意識的抵觸情緒。
本次養老金制度改革表明了國家改革公務員體制的決心和態度,可附帶的加薪卻吸引了絕大多數老百姓的注意力,不得不說公務員的薪資待遇長期被神秘化的同時產生了很多負面效果,要求官員財產公示逐漸成了公眾的普遍訴求。
從直觀的感覺到理性的思考,需要一個理解、分析、分辨的過程,本次輿情也同樣體現了這樣一個規律。從一開始對是否加薪的激烈討論,到后期對制度改革的種種要求和期待,都體現了公務員群體和公眾在愈發理性客觀地看待公務員加薪事件,希望今后公務員的薪資待遇能在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前提下,回歸到“公務員薪資合理制度化”的常態上來。
公務員薪酬改革對策建議
設立專項法規,規范薪酬制度。公務員薪酬改革的相關規定自2006年起就相繼出臺,但并沒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和法案。在當時的大環境下,許多改革措施都處在各地分開摸索試行階段。因財政壓力、考核機制等問題,導致一些公務員工資制定的細則沒能后續出臺,這也是至今中國沒有像西方國家一樣有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工資法的主要原因,這顯然不利于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