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根據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和《江蘇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各類企業、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自成立之日起30日內,按照屬地原則參加注冊地統籌地區的工傷保 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雇工(以下稱職工)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自2004年1月1日起納入本市工傷保險范疇。
第三條 本市工傷保險實行市縣(區)兩級統籌和統一的工傷保險制度。
第四條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主管全市工傷保險工作。市、縣(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按照管理權限,負責本統籌地區的工傷保險工作,其下設的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第五條 安全生產監督、衛生、公安、民政、財政、稅務、審計、工商等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協助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好工傷保險工作。工會、婦聯組織依法維護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工作實行監督。
第六條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財政、衛生和安全生產監督等部門,確定我市工傷保險行業基準費率和浮動費率,報市政府批準后施行。
第七條 參保工傷職工的下列費用在工傷保險基金中列支:
(一)工傷保險待遇(含工傷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生活護理費、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的傷殘津貼、因工死亡職工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因工死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
(二)勞動能力鑒定及相關的醫療檢查費用;
(三)工傷康復費用;
(四)輔助器具配置費用
(五)法律、法規規定用于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第八條 工傷保險經辦經費和工傷認定所必需的業務經費列入同級財政年度部門預算。
第九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按照規定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說明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職工作為申請人的,應當提交本人的身份證明;工傷職工直系親屬作為申請人的,還應當提交直系親屬證明;用人單位和工會組織作為申請人的,應當出具相應的證明材料。
第十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勞動合同文本或者其他建立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符合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以參照下列憑證:
(一)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二)考勤記錄、工資支付憑證或者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其他勞動者的證人證言等證明材料。
第十一條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醫療診斷證明包括醫療機構出具的職工受傷害時的初診診斷證明、原始病歷、輔助檢查報告或者一周內復診診斷證明。已經住院醫療的,應當提交出院記錄。
申請因工死亡認定,還應當提交職工死亡醫學診斷證明、戶口注銷等證明。
第十二條 工傷認定申請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由法院或者公安等相關部門、組織首先確認并出具有關證明:
(一)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二)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
(三)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四)因犯罪或者違反治安管理傷亡的;
(五)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注冊地與生產經營地不在同一統籌地區,且在注冊地與生產經營地均未參加工傷保險的,職工受到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后,應當向生產經營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第十四條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可以要求用人單位、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在15日內提交有關證據材料;可以根據需要,組織用人單位、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進行質證。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證據。用人單位在15日內不提供證據或者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根據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提供的證據依法作出工傷認定結論。
第十五條 職工因工作原因或者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確認該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飲酒后或者服用、注射國家管制類精神麻醉等藥品后駕駛機動車的;
(三)駕駛未經依法登記、拼裝或者已經達到報廢標準機動車的。
前款所稱機動車,按照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登記范圍確定。
第十六條 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人事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工會組織、經辦機構代表以及用人單位代表組成。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建立醫療衛生專家庫,對列入醫療衛生專家庫的專家實行聘用制。
第十七條 工傷職工鑒定范圍包括:
(一)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二)停工留薪期的確認;
(三)配置輔助器具的確認;
(四)工傷直接引發的疾病或者并發癥的確認;
(五)舊傷復發需繼續治療的確認;
(六)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的勞動能力鑒定;
(七)其他依法應當進行的勞動能力鑒定。
第十八條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根據鑒定需要,可以安排被鑒定人在指定醫療機構進行必要的輔助醫學檢查,也可以根據需要,指定醫療專家對被鑒定人的傷位、傷情和功能情況進行查體。
勞動能力鑒定過程中,因被鑒定人不配合導致勞動能力鑒定無法繼續進行的,該次勞動能力鑒定可予以中止。
第十九條 經辦機構應當與確定的工傷保險醫療機構、康復機構和輔助器具配置機構(以下稱工傷保險協議機構)簽訂服務協議,并向社會公布工傷保險協議機構的名單。
工傷保險協議機構應當按照規定的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和服務協議,提供治療和服務。
達州工傷十級傷殘賠償標準2
時間:2024-03-25 05:0:41廣安工傷十級傷殘賠償標準2
時間:2024-03-25 05:0:24宜賓工傷十級傷殘賠償標準2
時間:2024-03-25 05:0:47南充工傷十級傷殘賠償標準2
時間:2024-03-25 0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