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試點改革的推進,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等省份相繼開始實行新高考政策。新高考選科也成為考生和家長們關注的焦點。那么如何選科才能讓考生發揮到最好,才對生涯規劃有利呢?大學高考網高考頻道專訪了我國學業規劃與高考志愿指導專家張恒亮老師,就新高考選科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新高考選科,是典型的學業規劃。當然應當遵循學業規劃的基本原則和思路。從選科步驟來講,首先是確定未來的就業方向,即自己學業完成后,將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其次,根據這一就業目標,結合專業與職業的對應關系分析,確定自己的專業范圍;第三,再根據自己選擇的專業范圍,確定對應的學校范圍,即看哪些學校在我們所定的專業上有競爭優勢。如此就可以大致確定了學校和專業范圍;第四,根據各高校專業的選科要求,確定自己在高考中的選考科目范圍;第五,在上面確定的選考科目范圍中看哪些科目自己有學習優勢,然后再確定最終的選考科目。
選擇大學、專業的步驟,上面我已經講到,就是先定專業,然后根據專業確定學校。那么如何來確定專業呢?上面我們講了,根據就業目標確定專業。而就業目標的確定,需要對影響就業目標選擇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一般通過下列工作完成:
1.深入了解職業內涵:確定職業目標的前提是對職業的理解,對職業的責任、權利、及相關的待遇、利益都有一個客觀科學的認識。然后學生再權衡利弊后做出選擇。
2.分析學生自身的發展稟賦(一般通過測評、面試、觀察等方法)。如果說就業目標是彼岸,那么認識自己就是此岸,要順利地由此及彼,就必須全面地認識此時、此地、目前形勢下自己的發展資源及競爭優勢,這里尤其要強調的是全面地認識自我,不能僅僅以測評的職業興趣作為專業選擇的依據,應當看到自身的身體條件、外貌因素、經濟條件、家庭背景、社會關系、發展機遇等等因素都會對自身的發展產生影響,并且,在某些特定條件下,這些不起眼的因素也可能上升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環節。
3.人才市場的供求趨勢。這實際上就是預測專業的就業前景,它是整個高考志愿決策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因為市場需要從根本上決定了人才能夠得以順利銷售(就業)。所以,在就業目標的選擇上,學生要學會謀勢、造勢,做到順勢而為。這樣,才能為將來的順利就業創造良好條件。
在全面地掌握了以上信息后,將自己的競爭稟賦與市場需要結合起來,看哪一種職業是自己最喜歡或者至少是可以承擔并且最有利于未來就業的,據此來確定自己的就業目標。
前面已經討論選考科目的選擇思路。我們在選擇選考科目時,應當從必要性、可行性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必要性分析即學業規劃,是為了將來學業及職業的順利發展,我有必要選擇哪些科目呢?在必要性分析后確定的科目范圍內,再來進行可行性分析,看自己哪些科目學起來更有競爭優勢?所以并不是一定要選擇優勢科目,而是在必要性分析的基礎上再來選擇其中相對有優勢的科目。
選考科目確定的時間一般為高一期末,具體時間各地政策略有不同。至于是否要一次性選定3門科目呢?如果除去政策因素,單純從學業規劃的角度來看,一次性確定3門當然效率最高。
對于這一趨勢應當一分為二地看。一般的看法是不利于理工科人才的培養。但從另一方面講,這其實也是將真正不愿意從事這一類專業的學生解放出來。從整個社會經濟的角度來講,我們并不需要一大半的大學生都來從事理工科專業的工作。因此原來的文理分科時,一大半的學生讀理科是應當革新的。而新高考給學生帶來了選科的自由,真正尊重了學生的意愿和志向。所以是有著顯著的進步意義。當然還需要做好兩件事情,一個是對新高考改革政策精神實質要全面貫徹,認真執行。新高考改革提出的是文理不分科、選考自主定,現在很多人只看到后面的選考自主定,但文理不分科卻沒有認真執行。文理不分科,就是所有科目都要學好,都要真正達到高中畢業的水平。而不是對非選考科目進行應付,然后把時間精力都投入到選考科目上。再一個是要讓學生及其家庭覺醒起來,認識到高中階段的學習決不是僅僅應付高考,考個好成績,而是要從高考、大學學習一直到未來就業這樣的高度來考慮自己的高中選科及學習。如果大部分學生能夠將目光越過升學進而看到未來的大學學習及職業發展,那么他們在確定選考科目時,就會做出比較科學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