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應用型轉變是一個過程
向應用型轉變是一個過程,指的是轉型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
今年9月,我參加了教育部督導辦舉辦的關于本科教學合格評估評審的會議,在《22所合格評估參評院校專家組投票統計一覽表》里,我對投票情況進行了一個簡單統計,發現體現地方性、應用型最重要的兩個指標——專業設置與結構調整以及產學研合作教育表現得很不理想,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在向應用型轉變的過程中,我們特別關注多樣性的問題。我認為,高校向應用型轉變不應該有標準的模式,用安徽省教育廳廳長程藝的話說是“無型勝有型”。轉型的形式更是多樣,以師范類院校為例,有一部分師范院校由于當地師范生需求基本飽和,由師范類院校轉向理工類院校。
同樣是師范類院校,貴州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在部分專業對接當地支柱產業的同時,看到貴州省適齡兒童入學率不高以及多民族地區需要推廣普通話的省情需求,非但沒有壓縮師范教育規模,反而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立足黔南、民族、師范,體現辦學特色。說明向應用型轉變的關鍵就是需求導向。
我還認為,應用型轉型不適宜用量化的指標來衡量是否完成。像南京工程學院這類的學校,從建校之初就一直堅持應用型道路,至今還在思考著如何更好地服務產業的轉型升級。安徽省教育廳程藝廳長告訴我,安徽省對于應用型轉型沒有量化的指標,也不去認定學校什么時候完成應用型轉型。
在我看來,向應用型轉變是一個不斷革命、繼續革命的過程。在向應用型轉變的過程中,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斷地凝聚人心,逐步形成共識,不斷地實踐探索。統一思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實踐探索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深化向應用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