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地質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快車教育,某名企人力資源總監曾先生表示,考研專業地質工程是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以原二級學科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和探礦工程為主體,相互交叉滲透發展起來的,本工程領域涉及到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油氣及固體礦產的礦產普查與勘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巖土工程、遙感地質、數學地質、應用地球物理和應用地球化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學科。
考研地質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分析:
一、培養目標
1、較好掌握有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章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2、掌握地質工程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與管理知識。
3、了解地質工程領域的國內外現狀與發展趨勢,掌握解決相關問題的現代化技術方法和手段。
4、具有獨立負責工程項目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一定的創新能力。
5、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地閱讀地質工程領域相關的專業文獻,撰寫相關的外文摘要。
6、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能熟練應用計算機解決地質工程領域的技和管理問題。
二、研究方向
1、水電樞紐高邊坡及壩基穩定與加固
水電樞紐高陡邊坡及壩基穩定與加固作為地質工程學科的傳統研究方向,近幾年在理論、手段和方法上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伴隨地質學、巖土力學理論的發展,以構造控制論、巖體控制論為基礎的地質工程的基本理論得到了進步,主要體現在實驗技術和手段的進步提升了理論的應用價值,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地質體穩定性分析評價方法的定量化,三維極限平衡方法已經得到具體應用。
目前主要研究水電工程及其它土木工程建設中常常遇到船閘邊坡、壩肩邊坡、渠道邊坡、廠房邊坡、道路邊坡、地下洞室等大量的巖體工程的穩定性分析與加固方法。
2、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及防治
本研究方向以庫區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降雨及水庫蓄水誘發的地質災害為研究重點,以地質災害的成災機理及其數學物理模擬方法、地質災害監測新技術、地質災害預測預報理論與方法、地質災害防治新技術等4個方面為研究內容,地質災害的成災機理及其數學物理模擬方法,包括水對巖土強度及變形特性的影響規律的實驗研究,降雨及庫水升降所引起的滑坡內土壤水分運移規律研究,地質災害現象的物理模擬、地質災害現象的數理模型及其數值求解技術等內容。
地質災害監測新技術主要包括地質災害監測新儀器、監測新技術、特別是光纖傳感監測儀器及技術的開發應用;遠程自動化監測系統的試驗研制與產品的開發;地質模型、監測模型的研究等。
地質災害預測預報的理論與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地質災害監測及試驗數據庫與信息服務工作平臺,地質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及預報體系,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優化與動態監測預警模型,地質災害預測預報判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安全監測及監測預報與變形活動規律研究等。
地質災害防治新技術:基于不同的地質災害類型,根據其作用機理和效果研究相應的防治技術,包括削坡減災、排水、抗滑樁支擋、抗滑擋土墻、格構錨桿、植被混凝土護坡綠化技術、土釘及其在克岸滑坡加固中的應用技術、水庫消落帶植被恢復技術、其它新型滑坡加固技術等;研究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測、設計、施工等規程、規范;開發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以及施工管理軟件等。 三、學習年限
碩士研究生在校學習基本年限為3年。優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一年畢業,碩士研究生學習年限最長不超過4年。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
碩士生的課程分學位課、選修課、補修課三部分,除課程學習外還安排有教學實踐、學術活動等非課程學習部分。
碩士研究生應按照各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修完個人培養計劃規定的課程,總學分不少于33個學分,其中課程總學分不少于29個學分,實踐學分不少于4學分(參考第七部分實踐環節)。課程學分中學位課程學分不少于23學分,非學位課程中本專業選修課學分不少于4學分,公共選修課至少2學分。
研究生課程成績60分及以上為及格;學位課程平均成績必須達到75分以上,符合考核條件的成績方計入學分。
跨學科(專業)或以同等學力考取的的碩士研究生,須在入學時由導師根據專業及研究方向制訂補修計劃,指定補修本專業本科生的2門主干課程,并將補修計劃列入培養計劃之內?刹捎米詫W方式學習,但必須參加課程考核,成績記載為合格或不合格,補修課程不記學分。不完成補修計劃者,不得申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
五、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課程學習基本結束以后,以研究生的培養計劃為依據,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現、基礎理論、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進行的一次綜合考核。研究生綜合考核工作最遲在第四學期內完成。
六、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工作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學位論文工作包括開題報告、論文工作檢查、論文評閱和答辯程序等環節。學位論文的評審工作由學院負責實施。
1、開題報告。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生開展學位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研究生在進入學位論文寫作之前必須作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立論依據,課題研究內容、預期目標或成果,擬采用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與課題相關的理論學習、資料查閱及工作基礎。
2、論文要求。論文選題應在學術上或國民經濟建設中具有一定理論意義或實用價值,論文成果應具有一定的新見解或新內容。
學位論文應符合學校研究生學位論文撰寫的有關事項和格式要求。論文應概念清晰,論據可靠,分析嚴謹,數據真實,文字通暢。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并附參考文獻及書目。
3、第一外國語是英語的研究生,英語必須達到學校的要求方可畢業。
4、研究生在校攻讀學位期間要求以三峽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公開刊物上發表1篇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研究生本人為第一作者,或者其導師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為第二作者。
七、其它學習項目安排
文獻閱讀
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撰寫綜述報告應不少于1篇。綜述報告應包含不少于30篇文獻(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60%),其篇幅不少于3000字。綜述報告需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研討。導師要對綜述報告進行評閱,并將閱讀成績報送學院研究生培養辦公室備案。
實踐環節
實踐學分不得少于4個學分。 實踐學分設置:
1、學術活動:必須參加校內外學術活動10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學術報告1次及以上,由學院研究生培養辦公室認定1個學分。學術活動學分不累加。該類學分屬必修學分。
2、專業實踐:參與導師科研課題研究累計達半年以上或到企事業單位、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進行實踐鍛煉達1個月,由導師、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和企事業單位共同認定,
計1個學分。參加專業實踐時間超過上述標準的按相應比例四舍五入取整計算學分。專業實踐學分可以累加。該類學分屬必修學分。
3、社會實踐:參加各種社會實踐調查,提交完整的調查報告,由導師、組織者、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共同認定,一次活動計1個學分。社會實踐學分可以累加。
4、科技競賽:完整的參加各種校級及以上級別的科技競賽者,由競賽組織者出具相應的證明,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認定,一次活動計1個學分,獲得國家級獎勵可以計1個學分。學科競賽實踐學分可以累加。
5、助教和助管實踐:助學實踐可采取多種方式,如專業課程的輔導、答疑、批改作業、帶學生實習、實驗,以及指導或協助指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助管崗位由研究生處設立,研究生申請上崗。研究生的助教和助管實踐工作量由導師、學院研究生管理辦公室和研究生處聯合認定。助教一學期以上,助管半年以上者計1個學分,助教和助管實踐學分不累加。 八、培養方式
培養碩士研究生采取導師負責制,同時要發揮學科(指導小組)集體培養的作用。具體培養方法如下:
1、碩士生入學后兩個月內,導師應根據培養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從每個研究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制定出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填寫《三峽大學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計劃》。
2、對研究生的培養采取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結合的方式,兩者均不得少于一年。學生除了選修本專業課程中的任選課程外,還可根據導師的要求或個人意愿,選修我校其它院(系)所開設的研究生課程。研究生因跨學科、專業或是同等學力者,必須補修2門大學本科主干課程,但不計學分。
3、整個培養過程應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方針,使碩士研究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生產實踐知識和實驗設計能力。
4、研究生的學習應強調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導師的作用在于啟發他們深入思考與正確的判斷,培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突出對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協作精神、創業精神的培養,增強碩士研究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
以上是快車教育關于考研地質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分析情況,更多考研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敬請瀏覽快車教育職業生涯規劃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