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晚上9:30,寫不完的作業也不用做了”……日前,廣西南寧一所小學推出的教育教學新規,在家長群體中引發討論。
按照這份最新舉措,學校要求,每晚9:30后,學生要停下作業安心休息,即使未能完成課題,第二天也不會受到老師的批評。
校方稱,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孩子們獲得充足的休息。
而這一熔斷機制卻激出了家長觀點各異的聲音:除了表示點贊支持、認為這種規定可以給學生減負降壓之外,也有部分家長提出,熔斷作業治標不治本,甚至將教育壓力從學校推向了家長身上。
從時間間隔來看,作業熔斷機制已在國內推行至少3年。效果如何?較早提出熔斷機制的學校是否還在堅持貫徹?
對于作業熔斷機制,教育專家熊丙奇表示,讓學生告別深夜作業,其實要關注孩子為什么晚間還在做作業。值得探討的還有促成規定實施背后的現實問題,例如學校有沒有給學生布置超量功課、越級難題,家長有沒有給孩子增加課外作業,以及學生自己是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中國家庭教育專家孫云曉介紹,對待兒童的問題,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尊重,尊重和保護孩子們的成長規律。其中身體健康應遵循三要素,第一是睡眠,其次為飲食和運動。就此角度看來,“熔斷機制,實際上是一個兒童的保護機制。”
不過孫云曉也提出,一個熔斷機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孩子作業完不成的原因很復雜,“教育教學需要對癥下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