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近日公布《意見》之后,王宗平發現,不少媒體在解讀這一政策時,將高考選考6門科目后的“等”字去掉了。王宗平認為,不僅不少媒體沒有發現這個“等”的重要意義,在解讀政策時誤導公眾,甚至一些省(區、市)的教育部門在理解《意見》時,也不愿主動把體育聯系在“等”的范圍內,“一個尷尬的現象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沒有點明除指定的6門科目是高考選考科目之外,還有哪些科目可以進入高考選考范圍。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往往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既然中央沒有指出體育在選考范圍內,地方就很難主動把體育加進高考選考科目。都知道學校體育已經到了不進高考不會真正受重視的地步,但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在等著對方先‘挑明’”。
這一步不知何時才能邁出,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已經顯現,體育若不能成為高考選考科目,其弱勢地位可能會在新的高考政策下加劇。
依照《意見》,參加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14門課是門考門清的政策。其中高一考兩門,高二、高三各考6門。哪些科目是高一考,哪些科目是高二、高三考,并沒有明確規定。王宗平表示,“可以預料的是,最先考最先清的一定是最不受重視的科目,體育有可能就是其一。那么,體育課不僅高三學生不會重視,可能連高二學生都不會再重視。學校體育會更加邊緣化,體育對于每個學校的意義更多的就是象征性的上報一下學生體質測試數據,那么,改善學生體質狀況豈不是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