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
八年前借課改開始走班
教學樓里,即將上課的預備鈴響起,教室里涌出許多夾著書本的學生,他們三三兩兩向不同的班走去。同一個行政班的學生在不同的教學班教室里聽課,走班制在青島二中已經堅持了8年,現在已經有了成熟的體系。所謂“走班制”,是指學科教室和教師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歷和興趣愿望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層次班級上課,不同層次的班級,其教學內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業和考試的難度也不同。
青島二中副校長項駿參與了走班制最初的課程設計!案咧行抡n程實驗于2004年啟動,海南、廣東、山東、寧夏為首批實驗區。新課改有兩個核心,一個是體現了選擇性,一個是體現了探究性。其實在2002年,我們學校就有了走班制的構想,恰好有新課改,2006年開始,青島二中正式走班了。”項駿說,與只分文理科的教學方式不同,學校當時的課程改革設計在必修模塊前提下給學生更多選擇權,同時加大校本課程開設力度,越來越多的課程可以選擇,滿足學生高考考試要求的同時又給學生發展特長的空間。比如學校除了走班,還有分層次走班,高一年級數學、物理分兩個層次,一個層次難度大,講究深度,另一個難度相對小。考慮到不同學生學習難度和學習節奏,兩個班教授的課程難易度不同。高二年級分成了理科傾向、文科傾向。理科傾向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又分成兩個層次。
變化
高二生一天“走過”4個班
按照二中的走班制度,除了語文、英語,剩下的學科每科都有4個老師可供選擇,加上各種分層次教學,一個班級的學生從以往6科面對6名老師,到18名老師可選。
記者二中采訪時發現,每到下課時,總有學生背著書包在不同的教室間穿梭。高二學生沈曉雨給記者講述了周五的日程。早自習時間首先到行政班早讀,每天的早讀、自習等集體活動她都要在行政班里進行。第一節課是語文課,她和班里的同學都在行政班開始學習。第一節課結束,沈曉雨和班里的其他4位同學因為選擇了文科傾向的數學,離開了行政班,來到了新的數學教學班,在這里他們又有了新的班級和同學。除了數學課之外,沈曉雨還要在化學課、生物課、歷史課到不同的教學班里上課,一天里她要“走”4個班!啊甙唷瘯r遇見了初中同學,特別興奮。”她說。
二中畢業生范雅楠則告訴記者,這么多的選擇權曾讓她眼花繚亂,“從小到大都是老師告訴我應該學什么,突然讓我自己選我愛學什么,感覺自由來得太突然!彼f熟悉了流程,就漸漸發現走班制的優勢!氨热缥覀兛梢晕睦聿环挚,我是文科生,同桌是理科生,各種思維對撞給人啟發。另外,走班讓我認識了整個級部的人,接觸的半徑放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