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平;馁|疑:如此高壓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得到高考高分數的同時還失去了什么?
“一本上線率86.6%,104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包攬全省文科、理科狀元,以絕對優勢摘取全省15連冠!”這則今年河北省衡水中學豎在校門口的高考喜報,最近又在網上被熱炒!昂庵心J健痹谶B戰連捷的同時也引發人們對這個所謂“高考流水線工廠”的“自習考試化,考試高考化,高考平;钡馁|疑:如此高壓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得到高考高分數的同時,還失去了什么?
處于輿論爭議漩渦中的衡水中學,一直有著“人間煉獄”和“高考夢工廠”的兩極化評價。這兩個評價其實很容易歸因,從上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大學,尤其是考上好大學的角度來看,衡水中學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從上學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成長的角度來看,衡水中學可能難稱成功。
即使不是專業人士,也可以做這樣的定論——良好的學校教育不應該是這樣的,它首先應該是關于人的、基于人的、為了人的,因此是有人性的。教育不能完全只為考試,因此,如果學校成為批量化、流水化的考試工廠,失去了“育人”的根本宗旨,那么即便它的高考成績如何輝煌,也與教育的本意相去甚遠。
但我們為什么難以對衡水中學做尖銳的批評?衡水中學和與它一樣著名的安徽毛毯廠中學之所以能夠產生,根本原因是我們的現行高考制度是以學生的高考成績為唯一考察標準的。在這樣的機制之下,學生、老師、學校、家長、教育主管部門都不得不圍繞著高考轉,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他們健康成長的權利。“衡中模式”只是把這種殘酷的學校教育模式登峰造極化了。
進一步來說,教育向來都是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途徑,家長之所以拼命把孩子送到此類“高考煉獄”經受殘酷折磨,除了傳統的望子成龍心切之外,也因為社會的階層流動越來越固化,平民子弟向上流動的空間越來越逼仄,只有通過高考這樣的公平途徑,才能向上流動。
由此可見,要移除“衡中模式”存在的根基,短期看要進一步加快高考改革,讓高校錄取學生不再唯高考成績是論,而是在全面考察學生基本素質的基礎上,重點考察創新性、領導力、社會責任感;長期看則要疏通社會階層流動的渠道,破除階層固化的僵化體制,讓中下層出身的年輕人有更多的發展機遇,在全社會形成健康流動。作為現行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的一個畸形產兒,“衡中模式”也應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流通活力的增加而自然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