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人數可能會有所下降,但是不會下降很多。2023年高考還沒有報名,根據最近幾年的報名人數,2023年預計高考人數在1100萬左右。具體還要以當年實際情況為準。
2023年高考還沒有報名,根據最近幾年的報名人數,2023年預計高考人數在1100萬左右。
2023年高考的學生,應該是2005或者2004年出生的。根據我國人口出生數據,當年出生人口在1700萬左右,讀高中的比例大約50%,可以推算2023年參加高考的人數在850萬左右。
2022年高考報名人數為1193萬、2021年高考報名人數為1078萬、2020年高考人數為1071萬、2019年高考人數為1031萬、2018年高考人數為975萬、2017年高考人數為940萬、2016年高考人數為940萬、2015年高考人數為942萬。
中國高考報名人數2007年、2008年、2009年持續超過了1000萬,之后逐步跌落。十年后的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再次突破了1000萬, 2020年再次增長,達到了1071萬人。根據這個數據,整體上參加高考的人數呈現上升的趨勢。
一、高考人數可能會再創新高
近些年來,高考人數一直處于上升趨勢。特別是近兩年,高考人數呈現斷崖式激增。2021年高考人數為1078萬人,而2022年高考人數則達到了1193萬人,比2021年增加了115萬人,也創造了高考人數歷史新高。依照這樣的增長趨勢,2023年的高考人數多半不會下降,只會比2022年更高,甚至可能突破1200萬人。高考人數增加,也代表高考的競爭更加激烈。
不過,面對高考人數的增加,小編認為,考生需要有危機意識,但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高考人數增加的同時,各地各校也出臺了很多擴招政策,錄取率也只增不減。
二、卷面內容變化
2022年 9月15日,教育部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現行教育考試制度加強了教考銜接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關鍵能力,也就是說,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卷面題目可能會更加靈活,更側重考察考生的思維敏捷度和應用能力。不過,考試題目再怎么靈活,也不會脫離教材,考生只要夯實基礎,在平時的復習中多多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
————————————————————————
語、數、英學科的變化
1、語 文
01單元變化
語文舊教材主要按照文體來組合單元,過去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是詩歌,該單元所有篇目都是現代詩。而新教材采用雙線組元,一條線是人文主題,另一條線是以任務群學習來組元,每單元入選篇目的體裁多樣,多篇成課,也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這種編輯模式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梳理和比較中開展深度學習。
02新增內容
另一個突出變化是,新教材要求考生閱讀整本書,體現了對深閱讀的重視,引導考生提升閱讀鑒賞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前不要求背誦的的課文,新教材要求背誦,例如【過秦論】;在高考補習階段有兩本書是必讀的:《鄉土中國》、《紅樓夢》;選擇性必修1閱讀經典文學名著節選【復活】【老人與!俊景倌旯陋殹。
2023年高考背誦篇目
省份有:山東、江蘇、遼寧、海南、湖南、湖北、河北、廣東、福建、重慶共10省。
范圍:《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背誦篇目為60篇,包括文言文必修10篇,文言文選擇性必修10 篇和詩詞曲40首。
具體篇目如下(2023年廣東高考60篇):
必修10篇
1.《論語》十二章
2.《勸學》(《荀子》)
3.《屈原列傳節選》(司馬遷)
4.《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5.《師說》(韓愈)
6.《阿房宮賦》(杜牧)
7.《六國論》(蘇洵)
8.《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
9.《赤壁賦》(蘇軾)
10.《項脊軒志》(歸有光)
選修10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論語》)
2.《報任安書》(司馬遷)
3.《過秦論》(上)賈誼
4.《禮運》(《禮記》)
5.《陳情表》(李密)
6.《歸去來兮辭(并序)》陶潛
7.《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8.《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
9.《石鐘山記》(蘇軾)
10.《登泰山記》(姚鼐)
詩詞曲40篇
1.靜女《詩經》
2.無衣《詩經》
3.氓《詩經》
4.《涉江采芙蓉》(《古詩十九首》)
5.《短歌行》(曹操)
6.《歸園田居(其一)》陶潛
7.《擬行路難·其四》(鮑照)
8.《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9.《山居秋暝》(王維)
10.《蜀道難》(李白)
11.《夢游天姥吟留別》(李白)
12.《將進酒》(李白)
13.《燕歌行》(高適)
14.《蜀相》(杜甫)
15.《客至》(杜甫)
16.《登高》(杜甫)
17.《登岳陽樓》(杜甫)
18.《石頭城》(劉禹錫)
19.《李憑箜篌引》(李賀)
20.《菩薩蠻》(溫庭筠)
21.《錦瑟》(李商隱)
2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23.《望海潮》(柳永)
24.《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
2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26.《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27.《登快閣》(黃庭堅)
28.《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
29.《蘇幕遮·燎沉香》(周邦彥)
30.《聲聲慢》(李清照)
31.《書憤》(陸游)
32.《臨安春雨初霽》(陸游)
33.《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
34.《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35.《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36.《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37.《賀新郎·國脈微如縷》(劉克莊)
38.《揚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39.《長亭送別》(王實甫)
40.《朝天子·詠喇叭》(王磐)
03語文生活
新教材更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打造了實踐性課程和活動課程。新教材還增加了很多綜合活動,更加注重打通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04應對策略
1.在學習的過程中,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整本書閱讀”單元,適應新增的獨立單元。
2.注重語文實踐性的落實,老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提高組織活動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來應對高考語文的命題轉向。
3.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給學生布置一些跟生活聯系緊密的任務,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
4.不能靠刷題來提高語文素養。應加強閱讀,特別是加強深閱讀,在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同時,發展實證、推理、批判與發現的能力,增加思維的邏輯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維水平。此外,學生應積極地投入到實踐課程之中,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2、數 學
01選修不作高考內容
人教A版高中數學新課標教材作為新課程理念的呈現載體,在結構及內容方面,按照課標的要求做了調整。突出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數學建模活動與數學探究活動四條主線,將它們貫穿于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
另外,選修課程不作為高考內容,不分文科和理科,為學生發展數學興趣提供選擇。
02部分內容刪減
調整了內容的順序,更注重數學知識內部的邏輯性,使得整體結構和內容更趨合理。例如,新教材刪除了算法初步的內容,立體幾何里的三視圖、概率里的幾何概型等也一并刪除。此外,還有一些內容做了調整,如數學歸納法不再作為高考考試要求。
當然,數學新教材里也新增了一些內容,如概率統計里邊新增了有限樣本空間,還有百分位數,復數增加了三角表示式(選學)等。
新教材以數學核心素養為導向,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新教材通常會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注重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更多源于實際生活的案例。
03單元變化
1.必修第一冊的教學內容其實與改革前的內容與順序基本一致,必修第一冊將原版人教A版教材中的必修一、必修四的三角函數與三角恒等變換以及必修五不等式部分合在一起,還將命題、常用邏輯用語原先出自選修的內容合并成第一冊的內容。
2.必修第二冊的內容也融合了原先人教A版中必修四的向量部分、必修二的立體幾何初步以及必修三的統計與概率部分,同時還加入了原先在選修出現的復數部分,從新教材的內容可以看出,原先三視圖以及程序框圖部分已經徹底刪掉,現在只是給大家介紹直觀圖的概念。
3.選擇性必修第一冊可以明顯感受到,新教材的編寫者將有關坐標系以及解析幾何相關內容融合在一起,而且這一冊的難點和重點為計算,難度相對必修內容,有所上升。
4.必修第二冊內容相對少一些,只有兩章,所對應的內容是數列與導數的相關知識,這一改革還是很重大的,將原本必修五的數列部分直接劃入選修模塊,并且和導數合并為一冊。原先選修中的數學歸納法證明也合并到數列模塊中。
5.選修最后一冊主要內容是計數原理與概率,還有一小部分是線性回歸方程,其實總體的要求是想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數據處理,在之前一直宣傳的數學建模,也在選擇性必修第三冊中出現,說明改革之后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方面的能力。
04應對策略
1.提高學生課堂聽課效率,盡量當堂弄懂上課內容,引導學生平時多深入思考,有問題及時解決。
2.教導學生掌握研究高中數學知識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不斷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復習完每章節內容后,還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注意做好知識和方法的梳理,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不斷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中。
3.重點培養學生數學應用方面的能力,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
3、英 語
01學生核心素養要求提高
老教材對學生的要求主要體現在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上,而新教材遵循新版課程標準,對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除了語言能力之外,還強調對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材內容與時俱進,一方面反映當代社會發展新變化、科技進步新成果;另一方面,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外優秀文化、增加經典文學語篇等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傳承,提升學生跨文化理解和溝通能力。
02單元變化
新教材在詞匯量的要求上,并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新教材重新劃分和確定了必修和選擇性必修模塊的單元主題和順序。
同時,新教材提供了初中高中銜接單元,對基本句型、語音拼讀規則、語法知識等進行了復習,幫助學生完成過渡。在設計單元框架時,增加了一些新的板塊,如主題頁、語音板塊、視頻板塊和拓展性閱讀等。
03應對策略
1.老師和學生都需要加強文本解讀的能力。過去教學在詞匯和語法方面關注度高,今后則要求從語篇的高度去理解詞匯和語法的運用,不再看重機械地記憶詞匯、講解語法,而是基于文本分析,去學習詞匯和語法在語境當中的使用,并做好主題意義探究。
2.除了學好教材,老師還要指導或帶領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可以嘗試閱讀一些經典作品,包括文學名著的原著或者簡寫本,進一步提高人文素養。
————————————————————————————
2023年考生在志愿填報時,仍然適用《2020版高校專業選考科目要求》,部分專業繼續適用“3門科目1門選考即可報考”和“2門科目1門選考即可報考”這個規則,但2024年選科要求就會發生變化,很多理工類專業可能會要求“物理+化學”,而醫學類專業特別是臨床醫學專業則對“化學和生物必須同時選擇”的要求更加嚴格。這一點其實對2023年大部分考生都不會產生影響,但是會對2023年高考之后想要復讀的考生產生影響,原本2023年可以報考的專業,復讀一年之后可能就無法報考了。對于這一點,小編建議,有明確專業意向的考生,盡量在2023年高考中發揮自己最好的水平,不給自己留遺憾。
四、為什么高考題越來越難?
從這兩年的情況看,實行新高考改革后,各科考試的難度都在急劇上升,高考的分數明顯下降,以河北省為例,高考總分750分,2020年高考,700分以上有108人,出現了700分無法上北大清華的怪現象;2021年新高考后,690分以上的僅有31人,分數大幅度下降,其他實行新高考地區的省市,情況也大體相同,比如山東省的2021年高考,學生普遍反映生物比化學難,化學比物理難,物理比以前難,反正考完每一科,學生的感覺都是:我太難了!那么,為什么高考難度越來越難呢?
高考試題的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試題高度靈活多變,低效率大量刷題沒有效果
雖然高考試題命題始終堅持穩中有變的原則,似乎穩定是主流,其實變化無處不在。高考命題堅持能力立意的原則,也就是題目必須要考查學生真正的學科能力,考查學生能否把基礎知識靈活運用。而這里所說的能力,指的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深入理解,吃透本質,懂得規律,這自然是個很高的要求。
未來通過刷題來取得高分的途徑只會越來越難。
2、試題源于課本,但卻遠遠高于課本
源于課本而高于課本,這是高考題的命題原則。遺憾的是學生普遍沒有重視,認為課本實在太簡單,和高考真題完全沒法比。如果研究歷年高考真題,會發現有一些題目直接源自對課本題目的“改造”,這個改造的過程,體現的是提高綜合性,設問方式更加靈活。
為此,是否有必要在平時學習中研究課本?有必要,而模仿高考命題方式,對課本題目進行改造,是最為高效的方式。對于一個學生,能自己命題,必然是高水平的表現,就像對于學習文言文,最好的方式自然是自己能寫出文言內容。
3、高考題不僅“難”,而且還“麻煩”
這里所說的難,指的是難度很大,主要是壓軸題的難度,那些題目中等水平學生建議放棄;另一種難度,就是新穎,一時難以應對。
所謂的麻煩,指的是那些考生覺得不難,審題容易,可是要真正解答起來才發現,計算量非常大,步驟非常繁瑣,幾乎很難最終算出來;類似的情況在物理、化學上也會有。高考題為何計算量很大?這其實是命題的用意之一,就是為了考查學生的基本運算能力。遺憾的是 ,很多學生平時不重視解題過程,以為那樣可以節省時間,導致基本運算能力很弱,考場上低級失誤頻發。
這說明,高考不僅僅考能力,還考查習慣與心理,只有在平時學習中認真解答每道題,寫出完整的過程,對基本運算重視起來,才能確保看似簡單的題目真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