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某些院校在歷年招生錄取中,報考人數(批次最低控制線上)很不穩定、起伏較大,引起該校錄取線較大幅度波動的趨勢。社會風向,媒體輿論、招生計劃人數變化、專業或者院校冷熱、跟風填報都會產生大小年現象。
最直觀的就是報考人數,一般的規律就是一年高一年低,類似波峰波谷。比如去年是大年,大家看這個學校比同類學校分高那么多,今年報考這個學校的人自然就少了,就形成了小年,就是錄取分數比同檔次學校低。
除此之外,政策的變動也可能產生影響報考的情緒,從而影響學校的投檔分數。
避“大”年,抓“小”年
“大小年”其實就是高校的錄取位次(線差),在不同的年份呈現上下波動的現象,若把學校的歷年錄取線差連成一線,大多呈現“波浪”形態,不過波浪的高點(波峰)或者低點(波谷)之間的間隔并不一定規律,有的間隔一年,有的間隔兩年或三年。其中,出現波峰的時候我們就稱其為“大”年,出現波谷的年份就稱為“小”年。
如2020年理科本科第一批錄取時,寧波諾丁漢大學出現“小年”,調檔分踩一本線529分;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2019年則出現“大年”。
“大小年”現象并不是今年“大年”,明年就一定是“小年”。除了“一大一小”,還易出現“兩大一小”的現象,但這并非高!按笮∧戡F象”的定律。推斷一所高校的“大小年”走勢不僅要觀察高校最近3-5年的錄取情況,還要從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如教育部要求部屬院校增加西部地區招生指標的精神)、考生對學校的認可程度、學校自身的歷史變革(諸如擴招、高校更名、新增專業)、招生計劃的變化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大學高考高考頻道最新整理搜集了2015高考志愿填報指南,一定是各位最需要的,請大家覽閱!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種所謂大小年的現象,就是某個或某些學校的報考人數不穩定,起伏較大。某一年填報該校的人數比計劃招生數高出許多倍,直接結果是當年的錄取分被抬得很高,這一年稱之為大年。由于上一年錄取分高,競爭異常激烈,使下年許多考生望而卻步,不再報考該校了,帶來的結果是參與競爭的人少,錄取分相應就降下來,我們將其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