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類)+院!蹦J,也就是以“1個院校+1個專業(類)”為一個志愿單位進行填報?忌瓤梢赃x擇不同高校的同一專業;也可以選擇同一所高校的不同專業;還可以選擇不同專業下的不同高校。這樣設置志愿的方式,可以讓考生們優先從專業的角度選擇高校并填報志愿。只要考生的選考科目和高校的專業(類)招生相符,就可以直接填報某所高校的具體專業(類)。
一所院?稍O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的科目選考要求須相同?忌鶕约旱囊庠缚梢灾苯舆x擇志愿為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組,專業調劑限于同一專業組內調劑。
1、考生根據分數(排位)結合往年錄取情況,初步確定報考院校范圍;
2、根據院校專業提出的選考科目要求,確定自己可以報考的院校專業組;
3、可以把同一院校的不同組合院校專業組連續填報;
4、要了解所選專業志愿組是否包含了你最想學的專業,是否有你最不想學的專業,這個組內專業的組成是什么樣的,一旦涉及到調劑,你是否能夠接受等等。
那么,選擇了不同科目的考生,分別能有多大的填報選擇余地?小編為考生簡單作了總結:
選了物理的考生,基本95%以上的專業(類)都可以報考。物化生三門理科的報考范圍總體來說比政史地要高。理科的三門,在兩個批次分別可選范圍都是物理>化學>生物;文科的三門,普通批為地理>政治>歷史。即使是只選了三門文科的考生,也有將近一半的專業組可報。
總體來講,改革后的高考填報模式其實是把更多的主動權交給了高校,操作起來也更加靈活。對于考生而言,雖然可報考的專業大大增多了,與此同時被動調劑的風險也增高了。因此,考生報考前,一定要對所報院校及專業的選考科目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