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如果被第一個學校退檔了,那么該考生的檔案也不會再被投至其他學校,即那一輪志愿基本報廢。
此時,考生必須要及時止損,且分為以下兩步:
第一步:聯系高校,咨詢退檔原因
在獲知自己被退檔后,考生和家長千萬不要忽略了這一步驟。高校退檔原因除了分數、不服從調劑等因素外,專業單科成績要求、體檢標準等都有可能成為考生被退檔的直接原因。同時,各大高校一般不會無緣無故放棄高分考生,并都有責任解釋原因。因此,如果被退檔,考生和家長應及時與高校取得聯系,獲悉個人被退檔的前因后果。
第二步:在以下三大方向中“三選一”
選擇1:及時參加同一批次征集志愿(補錄)
每年在每批次志愿錄取完畢后,各省教育考試院都會公布一部分高校招生缺額計劃(征集志愿),落榜考生可到當地招生辦參與第二次志愿填報。對遭遇退檔的考生來說,參加補錄是唯一一種仍可以上同批次院校的辦法,但缺點就是這些學校多為一些偏遠地區、無人問津的冷門學校。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參加征集志愿再次報志愿時,需要吸取先前被退檔的教訓,謹慎報考。
選擇2:自動參與下一批次的錄取
參加下一批次就是指“原來是一本現在上二本”、“原來是二本現在上三本”等退批次報志愿的現象。由于各批次之間的投檔錄取互不影響,所以考生如果在本科一批中遭遇退檔或其他原因未被錄取的話,仍可以參加本科二批的錄取。
不過,要實現這種方案,在大多省份考生必須在填報第一個批次志愿時,就要緊接著填好下一個批次的志愿,不然等發現未被前一個批次錄取后再去報志愿就沒機會了。因此,這種志愿技巧常常也適用于高考成績位于各批次分數線附近的考生。
熟悉招生規則,了解高校招生簡介。
很多高考的學生或者家長在填報志愿的時候,不去了解自己本省高考錄取的規則,也不去了解想要填報高校的招生要求。誤以為只要分數達到,就一定能夠被錄取。但是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錄取規則,與招生要求。例如:要求考生的身高、要求考生的視力、要求考生的選考科目等級、要求考生的英語單科成績、要求考生單科數學成績等。
志愿填報設置合理,分層次選擇高校。
1、分數結合位次填報、外加考慮招生計劃。很多家長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只參考高考的分數,而忽略考生在全省排名的位次,這是填報志愿當中的大忌。
2、切勿只顧沖,要記得保一保。每年都有一小部分人,想低分上熱門專業,低分填報名校。不是說沒有可能這種情況,填報一個志愿沖一沖,試一試可以理解。如果你所有的志愿全都沖,那么風險極大,很容易就面臨滑檔,所以考生一定要給自己留有余地。志愿填報可以分為高中低三檔:高檔可以沖一下,博一下;中檔符合自己的分數與情況,也是最大概率被錄取的學校;低檔防止意外出現,給自己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