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物理看理科,歷史看文科
“過于簡單粗暴,誤差相當大”。這種方法對于很多家長來說最容易理解,即簡單地將“選歷史的考生”等同于“文科生”、“選物理的考生”等同于“理科生”,并直接參考往年數據。
“細節考慮太少,誤差仍然不小”
換算公式為:
(1)2021高考位次/選物理人數=2020理科位次/理科人數
(2)2021高考位次/選歷史人數=2020文科位次/文科人數
2021高考位次:選物理或選歷史的全省位次,會跟隨高考成績一起公布;選物理(歷史)人數:2021年選物理(歷史)的總人數,可以在一分一段表上可以直接查到(即最后一個人的位次加上人數);理科(文科)人數:2020年理科(文科)總人數。這種方法就是將選物理或歷史后的高考位次,轉換為2020年的理科或文科位次,進而使用后面這種“等效位次”參考往年招錄數據。
由于教育部對各高校在各省的招生都規定了一定的名額,即招生計劃,因此考生根據自己在本省的位次狀況,可以最精確最科學地把握自己可以填報的學校。
每年高考試題的難易程度不同,錄取分數線都會發生高低變化,如果單純用分數來作為唯一的參考填報高考志愿,肯定會有非常大的風險,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采用“位次”來作為填報依據,無疑是科學和合理的。
知道高考錄取位次就可以大體判斷報考那些大學那些專業,被錄取的可能性最大。
位次在填報志愿時有很大作用,可以作為重要依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