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根據考生第一志愿,按所報院校進行歸隊,將所有第一志愿填報院校的考生歸隊在一起;
第二步,將所有填報院校的考生按成績排序,然后按院校招生計劃數的比例,劃出院校的錄取投檔分數線(也可以按招生院校預先公布的招生辦法,以小于1:1.2的投檔比例,劃出錄取投檔分數線);
第三步,將達到院校錄取投檔分數線的考生檔案投放給該院校;
第四步,院校根據招生專業的計劃數及考生專業志愿確定錄取名單,將沒有錄取的考生作退檔處理。第一志愿錄取結束后,如果該考生所填報的第二志愿院校未錄滿或尚有剩余計劃,再將未錄取考生按其所填的第二志愿院校分別排序,然后按從高分到低分次序投檔。
1、第一志愿是關鍵
從“技術和分數”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選報的第一志愿學校在該省近2~3年錄取分數大體穩定,則考生分數最好達到該校上年度錄取分數范圍的中間段才較有把握,而且專業也有一定選擇余地,如果僅僅達到分數范圍的下端,選報時則要慎重。如果考生選報的學校近2~3年在該省錄取分數“忽高忽低”,則考生分數最好達到其錄取分數范圍的上端,才較有把握。從錄取結束后考生的心理狀態看,學校報低了,但專業更容易滿足,特別是對于錄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職院校來講,在就業壓力較大時專業尤顯重要,因此這樣的錄取結果只是“小遺憾”;如果志愿報高了,第一志愿學校未能如愿則最后的錄取結果可能是“大遺憾”。
2、第二志愿應是“保底”志愿
按照“順序志愿”的投檔辦法,考生填報的第2志愿學校必須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學校,絕不能覺得自己的分數比該校上年實際錄取分數高出很多就可將該校做為第2志愿學校。因為有不少學校雖然錄取分數在批次內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錄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學校上年錄取的學生第1、第2志愿學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詳盡的錄取統計資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錄取統計資料只是給出了各校錄取分數,并未給出分志愿順序的錄取人數,這時就要直接咨詢學校了。
只有將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學校做為自己的第2志愿學校才有可能被錄取,才能“保底”。當前實行這種投檔辦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錄取率可達75%左右,第2志愿錄取率可達15%左右,第2志愿錄取完成后總體上計劃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應將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錄取的學校中慎重選擇。一旦前兩個志愿未能錄取,甚至分數高出批次線不少,盡管錄取不應有什么問題,但最后的錄取結果可能會很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