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排名是選擇志愿的一個參考,一般排名靠前的學校更好。先看院校,再看專業排名。
院校志愿和專業志愿之間的關系對于高考成績較好的考生,選擇理想的院校和滿意的專業,是無可非議的。由于一般考生高考成績的競爭力總是有限的,若對院校提出較高的要求,就必須以犧牲專業的層次為代價;若對專業提出較高要求,就必須以犧牲院校的層次為代價。
二者究竟以哪個為重,由考生依據實力自己定奪,但必須要在能被錄取的大前提下作出上述調整。特別是在院校志愿和專業志愿發生沖突并威脅到錄取與否時,一定要放棄對專業的要求,此時無論是什么專業,能被錄取就是上策。但要注意,對于1A院校志愿,考生在填寫專業服從調配時一定要慎重。
有國家政策傾斜的“985”“211”“雙一流”等重點大學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而在這些名單之外,還有這些因素值得參考。
1,重視學科排名
綜合排名與某個具體專業的排名是兩回事。如果某個大學以理科為特色,他的工科專業排名也許在很后面;而某個大學是以工科為特長的,他的文化藝術專業也許就是一個“特短”。
2,選擇合適的指標
不同考生的考分、考試類別、專業興趣和就業傾向各不相同,應有所取舍和側重。如果打算從事科學研究,可以關注科研實力指標;如果已經有心儀專業,不妨多看看學科排行數據;若你有志于出國深造,可以留意大學的國際化程度。
3,將名次模糊化
即更關心其所屬的層次,不計較于幾個名次上下的選擇。例如把 1 到 10 名看做一個層次,把 11 到 30 看做另一個層次,31 到 60 再看做一個層次,61 到100 看做又一個層次。把分層次的邊界也要適當“模糊化”,11 名與第 10 名應該是不相上下的,38 名與 30 名也難說有很大差別。
4,地區因素不可忽視
各高校在不同的地區可能有不同的魅力,并且已經形成傳統?赡苡械膶W校排名雖然靠后,但在某個地區,他的投檔分數線卻比排名前面的反而會高出一截。所以,還要參考在本地區招生的各個院校,最近幾年在本地的實際錄取的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