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熟悉政策
考生家長對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關,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
第二步、收集信息
信息和渠道的來源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考生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大致這么幾條: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當地考試院及高校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高考高招類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等。還可以參考一些與高考相關的博客、論壇、家長圈,相互交流獲得專業知識。
第三步、準確定位
定位是填報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們都知道,高考錄取時是將一定范圍的學生,按其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位,從高到低,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就越大。
第四步、知己知彼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做好了定位“知己”,還要做好“知彼”的工作。“知彼”的過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弄清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
第五步、選志愿
結合自己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完成第三、四兩步考生和家長對高考志愿應該已有方向了。
1、志向優先型:
高考志愿是考生志向與意愿的體現,由于考生教育背景的差異,以及家庭、社會的影響,逐步形成了不同的志向。有明確志向的考生,期望所選志愿盡量能發揮個人興趣愛好、性格特長以及潛能,以利將來的發展。志向優先型考生實際已經確定了職業目標,決心在某個專業領域深造發展,專業方向已定,只依據本人分數高低選擇不同層次和類型的院校。
2、就業優先型:
對多數家長和考生來說,把將來就業作為填報志愿的著眼點和落腳點,立足4年學有所成后就業是首選因素。為保證畢業后能順利就業,應盡可能選擇未來幾年后就業相對好的專業類群,多數高校的特色專業就業比較容易,特別是有行業背景的特色院校的優勢專業,社會認同度高,就業和薪酬不錯。至于院校檔次,要依據自己的分數作出適當調整,最好是所報幾個專業能被錄取為佳。
3、錄取優先型:
對省控線邊緣分數偏低的考生,以保證能夠錄取為目的。這類考生應該選擇往年剛過線就錄取的院校或計劃未滿額的院校。至于其他因素如:地域、院校檔次、專業冷熱等能滿足多少算多少。在保證錄取的前提下,盡可能選擇理想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