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切關注,抓緊填報
一般而言,各批次征集志愿的時間比較短,為12小時,考生和家長要密切關注教育考試院網站,及時獲取各批次填報征集志愿的時間,和剩余計劃的信息。一般考生所在中學也會及時通知學生。在這里選大學app要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長的,每批次征集志愿的截止時間一到,網上填報志愿系統將自動關閉,所以考生要盡早填報,不要錯失良機。
2、量力而行,服從調劑
考生還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沖高。一些征集志愿中的“好學校”,往往更是搶手,如果分數不占優勢,也很難被錄取。尤其是參加本科一批次征集志愿的考生中,相當一部分是因沖刺名校而落榜的高分考生。建議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注意專業的冷熱搭配,不要只關注“熱門”院校和“熱門”專業,應“冷熱”結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錄取機會。
另外,征集志愿可以考慮不要太過注重專業,應先考慮如何進學校,進了學校一切好辦,進不到萬事皆空,填志愿時候多加個服從調配,對于加大錄取成功率有很大作用。
3、對比高校補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
在填報時應注意對比一下高校的補錄計劃數和該批次的考生人數,以減少競爭性;對要報讀的學校須慎重研究,雖然很多優質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嚴重不足而參加補錄,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過新辦、合辦、調整等方式擴大辦學規模,個別存在名過其實的現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而去花錢買分,更不要因此錯過補錄機會,誤了學業。
考慮自己的志趣、特長和國家的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無疑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選擇國家建設急需的專業,能使青年人將來較可能做出重大貢獻。志趣和需要是相輔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個人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考慮所填志愿實現的可能性以招生院校在當地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統計為參考,分析各專業的檔次和“冷”與“熱”情況,結合自己的實力,正確填報專業志愿。不能單純看其絕對分,要更多地看其相對位置及其變化。原則上第一專業的選擇應該是有希望錄取的理想專業;第二專業的選擇一定要穩妥,應該是能被錄取的專業。第三專業應該選擇可以“兜底”的專業。
考慮“服從專業調劑”。當考生檔案調入學校后,由于名額所限未被所報專業錄取時,若考生“服從專業調劑”,自然擴大了本人被錄取的機會。而一旦退檔,就只能再填報本批次的征集志愿,或錄到下一批次的院校。而且如果征集志愿不填,下一批次的志愿也沒有填,那么就不可能被任何院校錄取,只能復讀了。如果服從“專業調劑",就有可能調劑到考生不喜歡的專業。需要考生慎重考慮。
方法一:線差法
線差法的“線”是指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也叫省控線。例如一本線,二本線等等。線差法就是比較考生線差與院校線差來填報志愿的方法。其中,考生線差是高考成績與省控線的差值,院校線差就是錄取平均分與省控線之間的差值。為避免偶然性,專家建議中采用院校近幾年的平均線差(即線差均值)代替某一年的院校線差來比較。
考生的線差超過院校的線差均值,則錄取的幾率就比較大。
方法二:位次法
位次法是指按照考生的高考成績分科類排名或位次來選擇填報志愿院校,如果考生的排名等于或大于所選院;驅I前幾年錄取考生的排名,擬報院校才有錄取機會。平行志愿模式下,高校招生錄取是從高到低按照排名來進行的。如果我們選擇志愿也這樣做,得出的結果就比較具有參考價值。
位次法的機理是在全省考試排名位次相同的考生具有相同的錄取實力。如果用來評價院校,那么錄取線在全省高考排名位次相同的院校具有相同的錄取實力。
方法三:線差為主,位次為輔
從使用范圍來看,大多數人都在使用線差,而非排名。線差法適合各個層次的考生,不管是重點批次,還是普通批次。而通過數據統計表明,排名法在層次靠前的考生中更適用,并不適合所有層次的考生,越往后面這種方法的失效程度越高。
所以應該以使用錄取平均分線差均值篩選學校為主,以位次法為輔。在線差法與位次法都能使用的情況下,考生可以優先使用其中一種方法分析,然后再用另一種加以檢驗,兩者的分析數據應該大致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