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線差法填報志愿,考生不僅要清楚目標院校往年錄取平均線差,也要清楚投檔線差、最高線差、最低線差。
平行志愿下院校投檔線差與錄取最低線差基本相同,所以我們將投檔線差(或最低線差)與平均線差、最高線差結合使用,既有測算考生擬報院校能不能投檔,也有測算進檔考生能不能按所報專業錄取的優勢。
由于每年報考人數多少、高考試題難易程度都在變化,而且每年招生政策、計劃招生人數都有新的調整。
所以考生填報高考志愿時,不能僅僅參考和使用某一年的投檔錄取數據,而是要至少參考近2-3年院校投檔錄取數據。
同時也不能只參考院校往年錄取平均線差,而是要將投檔線差及錄取最高線差、最低線差結合參考。學會對這些數據的靈活運用,才能在不同招生年度都具有不同的應對策略,從而選擇出考生心儀的院校和滿意的專業。
某年錄取線差=當年平均錄取分數-當年相應批次控制分數線
下面以某重點大學在北京招生情況為例,計算錄取線差如下:
例:某重點大學(理工類)在北京近6年錄取情況簡單線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錄取線差=(62+70+69+69+64+58)/6=65
很顯然,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報考此大學平均需要65分的線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線差。為保險起見,報考該校還必須根據錄取分數區間大小、錄取人數在各分數段分布情況留出足夠的保險空間,建議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即:高考分數值+65+10)。
考生最好分別計算近3—5年內目標院校的錄取線差,還要對這所院校往年錄取線差的穩定性進行判斷?忌赏ㄟ^往年錄取線差與自己高出本年度相應批次控制分數線的分數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選擇第一志愿院校,分析如何報考,確保第一志愿被錄取。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錄取考生的平均分數。平均分,是考生當年進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體現。比較幾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夠處于這個位置,那該考生被錄取的可能性在不發生特別意外的情況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分數線時,應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結合使用,并特別重視平均分的意義。
相對于平均分,錄取線差更具參考價值,而且是高考填報志愿的重要參考依據,所謂錄取線差是該院校當年平均錄取分數與其在所在招生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差值,建議考生用“錄取線差”來分析。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試卷難度有別,造成各個院校各年度的錄取分數可能發生較大的變化。但是通過大量的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對多數院校來說,盡管錄取分數波動較大,但其錄取線差一般波動不會太大。所以應該逐年計算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