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300-1000比較好,因為其實排位影響也不大,一般平行志愿,只要前面學校不是報得特別離譜都能被錄取的。
為了保證自己能夠有學上,保底院校的選擇也是重中之重。個人認為選擇保底院校采用位次法準確度較小,并且也比較困難。最容易最準確的方法是把自己今年的考分換算成去年的省排名位次,再查出去年那個位次相應的考分,來當做自己報考志愿的參考分。
保守來看1000名到2000名左右。 最終投檔線取決今年該院校報考人數,遇熱分數排名大漲,遇冷就會大跌。
對所選高校錄取分的估計,僅參考某一年的錄取位次是不夠的,因為高校某一年的錄取位次或高或低,可能具有偶然性。建議參考高校近年3至5年的錄取位次。
高考的分數對應的位次高于學校的錄取位次,僅表明有被所選高校錄取的可能,能否被錄取到所填報的專業,則要看所選專業的錄取位次,高校的專業錄取分,往往要高于學校錄取分,高出幾十分的情況并不鮮見。而對所選專業錄取分的估計,也需參考近年3至5年的錄取位次。
平行志愿能增加機會,并不等于沒有風險,院校志愿之間照樣搭配要得當,形成合理的梯度。建議考生在填報時,按照“沖穩保”三個層次的思路填報。第一層次為“沖”,一般指考生在同一志愿組的前面志愿可以填報往年錄取最低分(或最低排位)稍高于自己高考成績,自己又向往的高校;第二層次為“穩”,一般指考生的中間志愿可以填報往年錄取最低分(或最低排位)與自己高考成績基本一致的高校;第三層次為“!,一般指考生后面志愿要填報往年錄取最低分(或最低排位)比自己成績稍低的高校。
因此,考生在填報同一院校志愿組時,可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和排位,將A、B、C志愿作為第一層次,適當“沖一沖”,填報自己比較心儀、向往的院校;D、E志愿作為第二層次,要相對“穩一穩”,填報與自己成績相當,錄取機會較大的高校;F、G志愿則作為第三層次,應該“保一!,以能確保本批次能錄取為出發點,填報往年報考人數較少,計劃較多的高校。同時,根據往年的實際情況,部分高校也會錄取到第二志愿組的考生,因此,建議考生也要填好第二志愿組的院校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