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學院是一本大學,該校是中國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培養戲曲藝術高級專門人才的院校,是中國戲曲教育的最高學府,被譽為“中國高端戲曲人才培養的搖籃”。
省份 | 批次 | 文科 | 文科最低位次 |
---|---|---|---|
北京市 | 本一批 | 583 | 2877 |
河北省 | 本一批 | 613 | 2571 |
內蒙古自治區 | 本一批 | 572 | 2226 |
遼寧省 | 本科批 | 598 | 2508 |
安徽省 | 本一批 | 579 | 6974 |
山東省 | 本科批 | 583 | 5602 |
湖南省 | 本一批 | 577 | 7395 |
廣東省 | 本科批 | 573 | 8003 |
重慶市 | 本一批 | 564 | 5585 |
中國戲曲學院是中國唯一一所獨立建制的培養戲曲藝術高級專門人才的院校,是中國戲曲教育的最高學府,在國內戲曲教育領域中,專業最完備、培養體系最健全、優質師資最集中、輸送高端專業人才最多、業內影響最大,在全國戲曲教育領域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是全國“戲曲特色鮮明、國內水準一流、國際影響廣泛”的高水平特色大學,被譽為“中國高端戲曲人才培養的搖籃”。
學院成立于1950年1月,是新中國由國家舉辦的第一所戲曲教育機構,首任校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詞作者田漢先生。校訓是“德藝雙馨,繼往開來”。學院原隸屬文化部,最初稱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1955年1月正式定名為中國戲曲學校。1978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改制為中國戲曲學院,并招收第一屆本科生。2000年學院劃轉北京市,2014年,文化和旅游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國戲曲學院。
學院現有“戲劇與影視學”、“音樂與舞蹈學”、“藝術學理論”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及14個專業、28個本科專業方向,戲劇戲曲學為北京市重點學科。京劇表演專業是學院的傳統優勢專業、國家和北京市兩級特色專業、北京市屬高校首批一流專業。學院目前設有京劇系、表演系、導演系、音樂系、戲曲文學系、舞臺美術系、新媒體藝術系、國際文化交流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體育部、繼續教育部等教學單位,下設附中,形成了包括戲曲中等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在內的層次基本齊備、具有鮮明“國戲”特色的戲曲人才培養格局。
建校以來,學院汲取以“富連成”等為代表的傳統科班人才培養傳統,順應現代藝術教育的趨勢,始終以繼承弘揚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為己任,形成了“教學、實踐、科研、創作”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大批戲曲藝術精英,涌現出劉秀榮、謝銳青、孫岳、朱秉謙、錢浩梁、楊少春、張春孝、李鳴巖、袁國林、侯正仁、楊秋玲、俞大陸、王晶華、王夢云、吳鈺璋、馬名駿、劉長瑜、馮志孝、李長春、寇春華、鄭巖、李光、李玉聲、葉少蘭、李欣、高牧坤、沈健瑾、李維康、耿其昌、鄭子茹、陳淑芳、楊鳳一、劉子蔚、李宏圖、于魁智、杜鎮杰、李軍、侯丹梅、孟廣祿、王潤菁、王蓉蓉、周龍、董圓圓、趙永偉、袁慧琴、王平、江其虎、楊少鵬、譚正巖、王璐、張建峰、杜喆、竇曉璇、詹磊等一大批優秀表演人才。學院先后承辦了六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張火丁、李勝素、遲小秋、張建國、張克、奚中路、王立軍、楊赤、史依弘、沈鐵梅、曾昭娟等229名畢業生已經成為當今全國重點戲曲院團的領軍人物。
建校之初,就匯集了一批新文化工作者和傳統科班著名教師,聘請了王瑤卿、蕭長華、王鳳卿、尚和玉、譚小培、張德俊、金仲仁、鮑吉祥、馬德成等教授和“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來校授課,奠定了優良的育人傳統,為中國戲曲學院教育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學院延聘全國戲劇戲曲界各專業、各劇種百余位戲曲表演藝術家、理論家為學院榮譽教授、客座教授,已經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新老結合、院內外結合、在職與客座結合的師資隊伍,被譽為全國戲曲人才培養的“國家隊”。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