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城市建設學院是一所本科高校,該校是經教育部批準轉設為獨立設置普通高校,是一所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全日制本科學校。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前身為沈陽建筑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成立于2000年7月,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轉設為獨立設置普通高校。學校是一所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全日制本科學校,現有在校本?粕12000人。
學校位于美麗的歷史文化名城沈陽市,坐落在大渾南核心區由多所大學組成的大學城中,與沈陽科技學院、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遼寧中醫藥大學杏林學院相擁為伴,與東北大學、沈陽體育學院、遼寧省圖書館、遼寧省科技館、遼寧省博物館隔路為鄰,處于沈陽新行政、文化區域的中心位置。這里交通便捷、設施完備,這里教育、文化氛圍濃厚,這里是給人以發展和創新,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地方。
學校占地6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0余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雅、教學設施完備、生活設施優越。這里有50000多平方米、全部為多媒體教室的 “回”字型教學主樓,巍峨壯觀;19000平方米藏書80萬冊的現代化圖書館,臨湖而建;28000平方米的第二教學樓和實驗樓,寬敞大氣;近14000平方米的國際交流中心和8000平方米的大學生活動中心遙相呼應;國際標準的塑膠操場和室內運動場,設施一應俱全,學生學習生活方便舒適。
學,F有教師500余人,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占83%,正、副教授占35%,多人在國家、省、市等學術團體和評審機構擔任職務,其中有遼寧省教學名師,行業知名專家。同時,外聘行業知名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才到校任教,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師德高尚、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確保了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學校面向建筑、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主要產業,以工為主,管理、藝術、文學四個學科協調發展,設置六系四院四部,以建筑、土木、機械、計算機與信息類專業為主,開設建筑學(五年制)、城鄉規劃(五年制)、風景園林、土木工程、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測繪工程、安全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通信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交通運輸、物流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會計學、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機械電子工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智能建造、網絡與新媒體、智能制造工程等29個本科專業,開設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建筑工程技術、數控技術、工程造價、建設工程監理、工商企業管理等8個高職?茖I,積極增設新工科專業,專業設置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才市場需求,具有鮮明的行業優勢和特色。
學校牢固樹立應用型辦學理念,積極構建OBE、CDIO、工程認證等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與100多家企業緊密合作辦學,建立實習實踐就業基地。已有15屆萬名畢業生走上了省內外的建設崗位,他們以扎實的理論知識,純熟的實踐動手能力,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就業率始終名列省內院校前列,連續6年獲得遼寧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城建學子憑借其求真務實、扎實進取的精神在千余家企業中享有盛譽,學校已成為未來建筑工程師的搖籃。
學校開展高級工程師、升學考研、科技創新、高級管理、社會活動、才藝特長、創新創業等方向的分類教育培養,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和技能特長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成才目標,增強競爭實力,實現人生價值。學校建立國際足球學院,豐富學生的課余體育生活和培養足球領域文化素質高、運動水平高的高端專業和管理人才。
學校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堅持科學研究面向建設行業,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設有人居環境設計研究所、巖土工程研究所、結構與工程材料研究所、室內環境質量研究所、智能建筑設備控制技術研究所、建筑信息技術研究所、工程機械應用技術研究所、工程造價研究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科研工作生機勃勃,成績斐然。
學校校園文化豐富多彩,社團活動異彩紛呈。每年學校學生都能夠榮獲國家、省、市以上各類獎項達200余項次。在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國包裝創意大賽、全國大學生物聯網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自動化系統應用大賽、“蘇博特杯”全國大學生混凝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競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競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遼寧省”測繪地理信息之星“大賽、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大學生機器人大賽、遼寧省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遼寧省大學生工程能力訓練大賽、大學生物流仿真運營設計大賽、遼寧省TI杯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創新創意創業競賽、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大學生環境保護科技大賽等比賽中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拓寬視野,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先后與美國東伊利諾伊大學、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大學等多所國外高校簽訂合作項目。還積極與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俄羅斯等國的高校建立聯系,積極推進國際合作,進一步拓寬國際交流平臺,為學生創造更加多元化學習環境。學校積極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除了對其開展漢語、中國文化、專業課程學習外,還建立了中外學生合作學習模式,促進中外學子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創造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習氛圍。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