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價值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占有重 要地位。是馬克思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進行批判改造而建立起來的理論,為剩余價值學說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
馬克思認為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它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使用價值就 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由物品的自然屬性決定的。交換價 值是兩種使用價值交換時所表現出來的量的關系或比例,它的大小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 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它反映的是商品的社會屬性,即反映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交換勞 動的關系,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勞動的二重性包括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是在具體 形式下進行的勞動,或具有不同形式的勞動。指勞動的形式。抽象勞動是一般的、無差別的 人類勞動力的耗費。即人的腦力和體力的支出耗費。指勞動的本質的共同方面。勞動的二重 性決定商品的二因素。勞動二重性中的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抽象勞動則形成了 商品的價值。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切勞動,從一方面看,是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 耗費;作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的價值。一切勞動,從另一方面看,是人 類勞動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作為具體的有用勞動,它生產使用價值!
(2)商品的價值量和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生產某 種使用價值的效率。勞動生產率和商品價值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 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就越多,則生產單位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越少,單位商品的 價值量就越小;反之勞動生產率越低,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越高。因此,商品價值量與社 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3)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商品生產包含著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這些矛盾的根源, 在于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 的基本矛盾。
(4)價值形式的發展和貨幣的產生、貨幣的本質、職能和形式
商品的價值形式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由簡單偶然的價值形式,到擴大的價值形 式,再到一般的價值形式,最終發展到貨幣形式。當一種商品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時,這 種商品便成了貨幣商品,這種價值形式就是貨幣形式。貨幣的本質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 的商品。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其中,價 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商品交換依據商品的價值進行,實行等價交換,這 也是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