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地址在湖北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山大道589號,該校是經教育部批準、由教育部直屬高校武漢理工大學與武漢人福高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舉辦、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普通高等學校。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坐落在“武漢·中國光谷”的核心,地理位置優越,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普通高等學校。原名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2016年5月正式更名為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學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面向全國招生。學校占地面積1550余畝,現有在校生11000余人。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質量至上”的辦學宗旨和“質量求生存、管理求規范、特色求優勢、創新求發展”的辦學理念,著力培養有較扎實的基礎理論、較強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創新創業精神的應用型人才。
學校堅持市場化、職業化、國際化的辦學方向,對標國際名校,探索民辦高校精準定位、特色發展的道路,全方位提升學校競爭力,為建設一流民辦大學﹑一流應用型本科不懈努力,矢志成為具有華夏特色、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百年名校。
學科專業
學校立足湖北及武漢城市圈,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開設36個本科專業,80%以上專業與湖北十大支柱產業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適應。
其中:
信息與通信工程為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車輛工程專業為省級重點培育專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制藥工程、電子商務專業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制藥工程專業(生物制藥方向)為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師資隊伍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擁有專任教師660余人,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約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0%,碩士及以上學歷學位約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0%,雙師雙能型教師約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0%。
人才培養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切實落實人才培養根本任務,結合學生特點和應用型培養目標進行因材施教,按照“既有統一要求,又彰顯個性;既能保證質量,又各具特色”的思路,創新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六模塊”(理論教學模塊、集中實踐教學模塊、個性發展模塊、素質拓展與創新教育模塊、職業技能教育模塊和綜合教育模塊)人才知識體系。
學校與武漢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與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新加坡﹑臺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校進行友好交流與合作,聘請專家學者任教或講學,委派優秀學生﹑骨干教師﹑管理干部出國(境)訪問或深造。
實踐條件
學校注重加強實踐教學的條件建設。以學科專業群共享平臺為基礎,以平臺建設為重點,每年投入充足資金,已形成“校內實驗中心與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相結合的、涵蓋基礎、專業、綜合與創新實踐組成的實踐教學平臺”,F有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及專業實驗室近100個,與當代集團、武重集團、中冶南方等180多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等。
育人成果
學校高度重視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綜合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學生先后獲湖北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一等獎、中國教育機器人大賽一等獎等。近年來,學生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競賽獎近700人次,獲得國家專利70余項。建成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1個,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9個。
學校先后涌現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湖北省道德模范”劉普林,“全國優秀村官”許琦,湖北省“見義勇為優秀大學生”周林峰,作品獲中宣部等六部委金獎的楊成佳,“微笑女神”代瑞雪,“校園發明家”劉飛,“設計之星”盛海波等數十名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學生典型。
校園文化
學校實施大學精神培育與弘揚工程、校園文化載體建設工程、師德和精神文明建設工程、形象標識系統建設與品牌建設工程、校園文化精品建設工程、特色校園文化研究工程、制度文化建設工程、校園環境美化工程、經典閱讀工程等九大工程。
學校教風嚴謹、學風扎實,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創造優質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華夏講壇”每年邀請院士、知名學者、著名企業家來校講學。成立全國第一支民辦高校大學生賽艇隊。體育舞蹈隊屢獲國家級比賽冠軍。開辦有“科技文化節”“英語文化節”“汽車文化節”以及“乘著歌聲的翅膀”主題晚會、元旦游園會等深受學生歡迎的品牌活動。每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超過70項,“電腦維修”“關愛老人”“外語講師團”“關愛留守兒童”等服務隊已成為校內外志愿服務特色名片。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