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 | 姓名 | 職務 | 辦公地點 | 辦公電話 | 工作職責 |
處長室 | 余 闖 | 處長 | 405 | 771676 | 主持全處工作;負責專業建設 |
施曉秋 | 主任 | 407 | 779118 | 主持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工作 | |
胡 瑜 | 副處長 | 401B | 771596 | 分管學生學業發展指導中心 | |
趙 燕 | 副處長 | 409 | 775081 | 分管招生與綜合辦公室 | |
教師培養基地 | 蔣金崇 | 執行主任 | 402 | 770532 | 負責教師基地和教師發展學校建設;負責協調全校師范類專業建設工作 |
朱 偉 | 辦公室主任 | 402 | 770532 | 負責師范生技能競賽組織;師范專業培養方案、公共課、教育實習管理;師范專業教學質量督查 | |
招生與綜合辦公室 | 王 峰 | 副主任 | 408B | 775000 | 辦公室協調;預算編制;教學工作考核;年度教學質量報告 |
王春鴦 | 副主任 | 408B | 779000 | 招生計劃編制;招考政策制訂;招生錄;招生咨詢 | |
林碧華 | 科員 | 408B | 779039 | 辦公室文案;檔案管理;印章管理;資產管理;內務管理 | |
陳奕綸 | 科員 | 408B | 778800 | 招生宣傳;招生考試;新生檔案整理;宣傳平臺建設;信息平臺維護;生源質量評估;生源基地管理; | |
專業建設促進中心 | 陳小林 | 主任 | 403B | 778097 | 中心工作協調;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教學成果 |
羅曉敏 | 副主任 | 403B | 778057 | 專業建設、評估與認證;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管理 | |
劉 揚 | 科員 | 403B | 770291 | 課程、教改、教材等教學質量工程及示范課管理 | |
麻聰聰 | 科員 | 403B | 778089 | 實驗教學中心、實踐基地建設及本科教學儀器設備經費預算與執行;公選課管理 | |
學生學業發展指導中心 | 陳志鳥 | 副主任 | 411 | 778095 | 中心工作協調;實習、畢業論文;校際交流;免修、免聽、請假 |
鄭寒芳 | 科員 | 411 | 778091 | 成績管理;學分沖抵;畢業審核;學業預警 | |
林麗雪 | 科員 | 411 | 778090 | 學籍、學歷、學位管理;轉專業,專業宣講等 | |
王亦男 | 科員 | 411 | 775078 | 重修報名及組織、緩補考申請及安排、新生通識教育講座、工作量核算、期末考試考務、文科百千萬工程 | |
王 君 | 科員 | 409 | 775078 | 各類選課管理;系統與平臺維護 | |
陳建平 | 科員 | 409 | 778059 | 各類考試組織與協調;新生圖像采集 | |
程麗珍 | 科員 | 409 | 778096 | 排課;期末排考;重修報名及安排;教室使用管理;課表日常管理 | |
朱偉強 | 科員 | 401B | 778095 | 學科競賽;大創項目;實驗室開放項目;課外學分管理 | |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 林彩芬 | 科長 | 401B | 779102 | 中心工作協調管理;教師教學考核;名師評選;教學競賽 |
王克丹 | 科員 | 401B | 776021 | 教學質量監控;教學評價 | |
王逗逗 | 科員 | 401A | 779525 | 教師教學發展與培訓 |
溫州大學是浙南閩北贛東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的溫州。學校由溫州師范學院(創辦于1956年)和原溫州大學(創辦于1984年)于2004年合并組建而成,歷經“兩校合并、七校融合”的沿革變遷,辦學源頭可追溯至1933年創建的溫州師范學校。在86年的辦學歷程中,溫州大學始終秉承“光大國族、造福人群”的學校精神,自強不息、艱苦創業,成就了今日文脈綿延、奔騰浩蕩的發展格局。
溫州大學現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國際合作教育等多層次、多形式并舉的辦學格局;學科涵蓋文學、理學、工學、法學、教育學、經濟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九個門類。設有19個學院,舉辦甌江學院(獨立學院)!敖處熃逃薄皠撔聞摌I教育”辦學特色顯著,“工程教育”“文理基礎教育”“華僑教育”優勢逐步凸顯。
學,F有茶山和學院路兩個校區,占地總面積1985畝;校舍面積100.3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25億元;校本部館藏紙質圖書169.7萬冊,電子圖書約182.6萬冊,各類中外文電子期刊和資料數據庫93個。截止3月,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232人(其中本?粕13032人,各類研究生1537人,留學生663人);各類繼續教育學生11848人。有教職工1768人(其中專任教師109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職稱教師203人、副高職稱教師380人),有各級各類人才工程入選者322人(545人次),擁有雙聘院士、“”特聘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等一批高層次人才。
學校于200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2017年被列為浙江省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瘜W、中國語言文學為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電氣工程、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經濟學、機械工程、生態學、土木工程為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根據ESI數據庫(3月),學;瘜W、材料科學、工程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ESI國內高校排名第140位、省內高校排名第8位。根據《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2018-2019),學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位居全國研究生培養高校的前35%。
學校堅持“以本為本”,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重實踐、強創新、能創業、懂管理、敢擔當”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與區域發展的契合度與支撐度。在招43個本科專業,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5個,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個,省級重點(建設)和優勢、特色(國際化)專業37個,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1門、省級精品課程40門,國家級規劃教材6部、省級重點教材和新形態教材40部,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曾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9項(其中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7項、二等獎11項,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學校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2015年首批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學校被確立為國家級創業型人才培養溫州模式創新實驗區、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國家級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高校、國家級眾創空間、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和浙江省教師教育基地。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得國際級獎項65項、國家級獎項1346項、省級獎項5043項。學校是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發起高校。
學校堅持“佑啟鄉邦”,深入實施“面向地方、面向一流”工程,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協同發展,堅持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研究同步推進,科研水平不斷提升,服務地方能力持續增強。學校現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 2個、浙江省行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2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6個、浙江省工程實驗室4個、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2個、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1個,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浙江省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非物質文化研究基地1個,校級科研機構118個,5個實體性校地合作研究院;擁有4個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4個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學校主持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7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0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際合作重點專項2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4項、國家973計劃課題3項等國家級科研項目583項(人文社科149項、理工科434項)、省部級項目1107項(人文社科504項、理工科603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15項,浙江省專利優秀獎1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7項、二等獎21項、三等獎46項、優秀獎1項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21項。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時間: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錄取
時間: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錄取一
時間: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