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干部圈子文化大討論發言稿10篇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74.2%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存在“山頭”、“圈子”現象,75.9%的受訪者坦言當前社會以“山頭”、“圈子”為代表的附庸思維普遍存在。47.2%的受訪者認同,在當前社會環境下跟對人比個人努力更重要。
應該說“圈子”并不陌生,也無法回避。因為圈子是社會交往的產物,有其社會屬性,一般的人有同事圈、朋友圈、同學圈等,在微信等新媒體時代有更多功能指向更單一的圈子,如戶外、義工等。而圈子之所以稱之為圈子,很大程度上在于滿足某種歸屬感,個體找到抱團互助、利益互惠、合作共贏的共同空間。的確,從同一的價值取向來說,人對于圈子的訴求是正常的。
而所謂的“圈子文化”或者說“山頭”,則是社會中的“小圈子”,它最突出的特征是圈子內部純粹利益紐帶衍生出來的依附關系,如同事中的派別、合作對象之間的地緣關系之類。當然,這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中國獨有的,如歷史上的門閥、朋黨,國際上的同盟等。只是,當前這一文化頑疾與新的社會現狀融合,帶來新問題。
圈子文化的唯利益取向,一方面使得圈子的本質是利益小集團,另一方面圈子本能具有的排它性,使得利益的獲取違背了最起碼的公平正義,容易成為打破規則與秩序的重災區。同時,圈子超越正常競爭規律,對個體人格獨立、實干創新等價值追求無疑是負向的激勵。因此,時下許多人認為跟對人比個人努力更重要,并不怎么意外。
“圈子文化”很大程度上是政治生態、政治文化和社會規則的經驗概括,是掌控社會資源、裁判社會規則等權力屬性伴生出來的集聚效應。與權力相關的圈子不僅有官場內部的組織分化,還包括政商一體的鏈條化,以及關聯職業從業人員之間的小組織,如法官與律師等。此外,類似的影響還波及其他的社會組織,如職場。圈子利益的導向所形成的“潛規則”,就是所謂的“圈子文化”,如官場上的站隊、政商之間的賄賂等。
“圈子文化”產生的腐敗和社會不良風氣危害是巨大的,但消除“圈子文化”要清理的并不是圈子。圈子是因利益而聚合的,只有有效分化利益,才可能打擊圈子的“山頭主義”,才可能最大程度肅清“圈子文化”流毒對社會的影響。一方面,強化對權力的約束,把權力真正關進制度的牢籠,特別是“一把手”權力過大過于集中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另一方面,要加快行政與司法改革,把更多行政管控、資源分配等權力還給市場和社會,擴大社會自主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更多人通過個人努力擁有更多、更容易獲得價值肯定的機會,最大程度消除對“跟對人”的迷戀。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咨詢,對2018人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74.2%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存在“山頭”、“圈子”現象,75.9%的受訪者坦言當前社會以“山頭”、“圈子”為代表的附庸思維普遍存在。更有47.3%的受訪者表示正因“山頭”、“圈子”或附庸問題而苦惱,47.2%的受訪者認同,在當前社會環境下跟對人比個人努力更重要。(3月2日《中國青年報》)
今天人們所討論的“圈子文化”,實則就是過去所批判的“山頭主義”、“鬧派性”。派性的表現就是拉幫結派、搞團團伙伙,以幫派思想、宗派觀念代替黨的原則,突出的是小集團利益,這種“把本派別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立場、見解和習氣”顯然與主張集體主義的黨性原則是背道而馳的。難怪鄧小平同志在批判“四人幫”鬧派性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全黨要講大局。要安定團結,就必須消除派性,增強黨性!
“圈子文化”猖獗的地方,人們往往糾結于人際關系特別是上下級關系上面,醉心于拉拉扯扯,一味地認為“跟對人比個人努力更重要”,很難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如何搞好本職工作上。因此必須深刻認識到“圈子文化”這種惡性膨脹了的個人主義,這種黨性的對立物和腐蝕劑,實則就是封建主義血統論的幽靈不散,就是任人唯親、近親繁殖的死灰復燃!棒[派性”必然蠶食黨性原則,必然削弱黨的建設,必然危及黨和人民的事業。
同志指出:“抓好黨建就是最大的政績”,并把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列入“四個全面”體系之中,居于政治保障地位,可謂用心良苦。結合現實,如果讓“鬧派性”者上位,那些忠誠謀事、老實做事的人必然被邊緣化,用人導向必然被扭曲,必然形成人才的“逆淘汰”,用人公平也將無從談起,“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也只能變成一句空話。抓好黨建就必須向“圈子文化”亮劍,必須拿“鬧派性”者開刀,必須有效破除“圈子文化”,必須打破各種團團伙伙,必須將某些異化的“奴仆關系”糾正為正常的“同志關系”,必須觸動既得利益和小集團利益。
“圈子文化”說到底,是一個人基于個人本領恐慌、競爭不自信而產生的焦慮,為了擺脫這種公平競爭之下的“挫敗感”,于是開始動歪腦筋、耍小聰明,試圖通過“拉關系、走捷徑”而上位!耙话咽帧睓嗔^大和熟人社會的語境之下,那種通過同鄉關系、戰友關系、門第關系等拉幫結派的現象就應運而生了。于是在干部選拔任用當中,為了讓“圈里人”上位,有關部門在條件限制上往往將那些最有競爭力的人才視為絆腳石而拿下,五花八門的“蘿卜招聘、結黨營私”層出不窮,這也是為何中央反復強調不能“唯票取人”的根源所在。
圈子文化、山頭主義作為一種極端個人主義和宗派主義的表現,曾經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破除圈子文化就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加強黨的建設,一方面要堅持安定團結、強化大局觀念,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對那些一門心思“鬧派性”者給予及時果斷的處理;另一方面要堅持“五湖四海”,廣開言路、善于聽取不同聲音。唯有如此,廣大干部群眾才能真正將精力投入到工作上去,心無旁騖地干好本職工作。唯其如此,人民才能有信仰,才能對未來充滿信心。
最新版預備黨員轉正決議(
時間:2024-04-23 08:0:25黨員批評與自我批評
時間:2024-04-23 08:0:282021年兩會精神學習心得體
時間:2024-04-17 03:0:59兩會精神發言材料集
時間:2024-04-17 03:0:09